論文摘要:針對近幾年來研究生中的學術失范現象,從原創性設計和道德品德的角度,探討了導師如何對研究生進行學術行為不端的管理策略:導師帶領研究生踏踏實實地開展科研創新活動,并對撰寫論文過程嚴格把關;導師與研究生管理部門一道汲取國外有效的做法和經驗,加強學術誠信教育,改革現有的評獎和激勵機制,將學術道德狀況記入個人誠信檔案,使學術行為規范化,在培養使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基礎上提升其學術道德水準。
近幾年來,我國學術界正蔓延著一股有違學術道德品質的歪風,這就是新聞媒體頻頻曝光的學術論文涉嫌造假或剿竊的事件。尤其令人痛心的是,這股歪風也侵蝕著涉足學術界不久的在讀研究生,其學術不端行為主要有:(1)部分研究生通過網絡下載已發表的文獻資料,采用剪輯、拼湊的方法杜撰論文,少數研究生竟將他人的論文改頭換面地據為己有;(2)有的研究生捏造未經實驗獲得的數據和曲線圖、波形圖等,隨心所欲地篡改他文的數據和圖表;(3)利用同學、老鄉或朋友關系在自己未參與研究的論文上署名,從別人的研究成果中分得一杯羹;(4)通過“一稿多投”的方式,將幾乎相同內容的一篇論文同時投寄給多個刊物,或把已在某一刊物登載的論文,原封不動或稍加改動重投另一雜志。如此等等,不一而足,這些學術不良行為無不侵蝕著年輕學者的健康肌體。
首先,學術不端行為損害了自己享受研究生教育的名聲。其次,這股歪風違背了研究生培養初衷。研究生是肩負祖國建設重任的高層次人才,是承載中華民族希望之棟梁。但學術不良風氣毫無誠信可言,任其發展下去這些棟梁之才怎能擔當起科教興國、建設創新型的重任?再者,學術不端助長了科研泡沫,加劇了學術腐敗的進程。長此以往,學術腐敗與論文涉嫌造假惡性循環,會嚴重污染整個的科研環境,導致整個社會理性公信力的喪失。既然學術不端行為會帶來如此嚴重的后果,那么為什么有些研究生還敢挺而走險,犯學術道德的錯誤呢?
從研究生教育體制來看,原因有四:一是目前高校學術誠信教育力度不夠,在教育根源上存在著相當嚴重的問題;二是學術成果評價機制存在著片面性。許多高校規定研究生學位論文答辯前須發表一定數量、一定規格的期刊論文,而統計發表的論文只看數量不管質量;三是對導師的學術道德教育重視不夠。實際上導師的道德品質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術行為。但事實上總有一些導師平常很少與學生接觸,學生想見導師一面都很難,導師又怎能對學生的論文把關呢?因此,產生學術不端之內在根源是研究生急功近利、浮躁心態作祟,而導師指導不力、學位部門疏于管理則為外部原因所在。
1.建議導師嚴格把關,防止抄襲、剿竊行為發生。研究生在校學習期間,除了要學習必備的課程知識外,更主要的是在導師的指導下對自己的研究方向作深人的研究,從而形成科研成果,包括公開發表論文、提交學位論文及系列研究報告等。因此,學生的科研創新活動須在導師的指導下,通過原創性設計,獲取新知識,解決新問題,以求提高自身的創新能力。導師防止論文造假的途徑可以設計為:(1)通過廣泛查新,結合擬選題報告,師生們一起確定論文選題;(2)由研究生寫出論文提綱(包括題目、中英文摘要、目錄、參考文獻等),特別是導師要對參考文獻和實驗方案提出要求,同時把查新目標、擬解決問題和實驗方案等交由導師審閱;(3)確定論文思路后,由研究生圍繞提綱撰寫論文;(4)待成文后再交導師審查,并提出具體修改意見。如此指導并嚴格把關,至少可杜絕學術論文造假事件的發生。
2.自擬論文提綱和實驗方案,進實驗室調試獲取數據。此研究方法為學術論文(包括期刊論文、會議論文和學位論文等)的原創性的要求。如果研究生自行拿出實驗方案,由此獲得實驗結果,那就不會盜用他人的實驗數據或捏造波形圖、實驗曲線等。
大部分研究生都具有優良的創新潛質,但需要學校和導師提供環境,及時、適當地加以引導,鼓勵學生充分發揮出自身的創新優勢,不要埋沒其自主創新和自行研制的能力。由于導師與研究生之間經常接觸,所以可以布置創新設計題,面授機宜,讓研究生在實驗室或到企業去從事設計、調試或研制活動,教師定期檢查情況并指導他們及時將研發成果寫成論文。另外,導師也可以讓部分研究生進自己的課題組,手把手地傳教,面對面地討論,既在教師搞科研的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又從源頭上遏制了學生“創新設計無所作為,為寫論文而抄襲完成”的弊端。
健全個性化的培養機制實為研究生教育中抑制學術不端行為的重要對策之一。中國現行的研究生教育模式為:“修課學分+發表期刊論文+通過學位論文答辯”,這與近幾年來教育部提出的“激發創新意識,培養創新力,造就創新型拔尖人才”的高層次人才培養模式格格不人,因為前者忽略了研究生個體的創新培養及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過程,給學生今后走上社會帶來困惑和遺憾。更有甚者,在此現行教育模式引導下,導師對學生的關注過于依賴學習成績及學術論文是否發表或通過,而不去關心他們的論文是怎樣產出的。此教育模式不但鼓勵了學生的片面發展,而且壓抑了創新潛能的正常發揮,因此現在已到非改革不可的時候了。倘若一個由缺乏學術道德和自信心的人組成的社會,與一個從攻讀研究生開始就發奮學習,尊重自我、學術個性十足的人組成的社會去競爭,難以想象前者會戰勝后者,這難道不是前者自己制造了道德品質敗壞的郁悶和困惑嗎?基于此,導師要在實踐中探索培養研究生創造力和創新個性的規律。
1.借鑒美國等的學術規范化措施。除了導師加強學術道德教育外,研究生院(處)和學位辦要與導師一道,采取學術規范管理上的一系列措施。在加強學術道德管理上,美國、英國、德國、澳大利亞等西方先后出臺了一些針對性的政策法規。由于中國學術界自律的軟弱和研究生管理部門的缺位,雖然依靠新聞媒體進行監督起到一定作用,但卻無助于理清學術不端的根源和依法治理,在這種情況下有必要借鑒國外的經驗教訓來防范學術不端行為的產生,以使研究生不敢貿然學術造假。
例如,美國研究生一進校,學校進行人學教育的內容之一就是告誡他們,抄襲被視為一種非常嚴重的道德問題,輕則媒體曝光,重則開除學籍,甚至會被要求承擔法律責任。又如美、英、澳各國尤其重視青年科技人員、碩士生和博士生的學術道德教育,把《研究生道德行為規范》作為一門必修課來開設。其實,上述兩項措施在我國高校并不難做到。高校研究生院(處)在出臺《學術道德規范(條例或管理法規)》后,還要制定《規范》的嚴格管理細則和實施辦法?!兑幏丁房捎脳l文形式告知研究生,要避免被指責為抄襲,需在凡引用別人觀點時把提出該觀點的功勞記在原作者名下,即用引注來說明這是某人在何時、何論文、何專著中提出的觀點;如果引用的是被引用者的原話,還必須用引號標出,否則仍涉嫌剿竊他人作品。至于對別人的整篇文章進行拷貝,再修改其中的一些詞句,那無論怎樣處理文字,都不能免去抄襲嫌疑?,F今博士生、碩士生的學位論文都在學校圖書館存檔,可向外借閱,也可從網絡上檢索到;而期刊刊登的論文均為公開發表,國內外著名高校和期刊現已引進“論文行為不端檢測系統”,若發生抄襲現象,則很容易被識別出。因此,如動真格,有哪位研究生還敢拿自己的人格、職業和前途作賭注呢?
2.采取科學的研究成果評價措施。雖然論文成果考核評價具有導向和激勵作用,但作為培養創新潛能的一項措施,要求研究生在讀期間發表一定數量的論文無可非議??墒窃谘芯可逃找娲蟊娀慕裉?,視其為學術生涯起點的觀念正在被“讀研究生是為了找到更理想的工作”的觀念所取代。很多不完全具備獨立科研能力的學生往往將發表論文視為畏途,但又迫于讀書期間須發表論文的壓力,還非得寫出論文不可。這種做法只能導致出現學術不端現象:要么請同學代勞,要么就東拼西湊,形成抄襲、剿竊的不正之風。
當然,發表論文等考核評價辦法確實加強了學生的進取心,但科研成果評價既要重視論文,更應重視科研實踐、學術見解及由此形成的創新能力。同時還必須有合理的約束機制,如對違反學術道德的行為定要懲處,對故意破壞學術道德規范、造成惡劣影響的學生需依據條例嚴厲處罰,對于情節嚴重者不授予學位,直至開除學籍。此外,評選獎學金、評優、推薦碩博連讀等優惠待遇時,對存在學術道德問題者應實行一票否決制,以此約束研究生使其不敢貿然學術失范。
3.建立師生學術誠信檔案。建立并完善“導師學位工作個人檔案”和“研究生學術論文誠信檔案”,以加強學校和教師對論文質量的監督和管理機制。具體實施時高校研究生院(處)、學位辦可制訂針對博士生、碩士生、博士后研究人員等高學歷人群的誠信信息管理系統,由研究生管理部門根據師生學術誠信檔案,提供在研期間的學術誠信記錄,任何人不得擅自偽造、變更、刪改這類文字檔案資料。同時,將此類檔案信息作為高學歷人員就業、貸款、投保、晉升職務、出國訪問的依據,保證其具有現實約束力。通過這一學術誠信管理機制,足以告誡研究生現今的學術不端行為不僅會對其求學、求職、出國等產生影響,而且還將阻礙日后的前途和事業發展。
4.導師要為學生做學術誠信的好榜樣。建議研究生院(處)加強導師隊伍的建設工作,提高他們的道德素養。學??己藢熆蒲星闆r、核算績效分時要有量化標準,核查標準應以論文質量為主,以數量為輔,想方設法地營造出一個和諧、誠實、寬松的學術氛圍,這樣使教師不浮躁,沉下心來腳踏實地搞研究,為研究生作出學術誠信的榜樣。
本文來源網絡由中國學術期刊網(www.qiangmiba.com)整理發布,本站轉載的內容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