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反思就是指教師為了實現有效教育教學,對已經或正在發生的教育教學活動以及這些活動背后的理念和假設進行積極、持續、周密、深入的自我調節性思考,并在思考中發現、表征所遇到的問題,積極尋求多種方法來解決問題的過程。“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會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教學反思可能成為名師(葉瀾)。”這段話生動地說明反思對一個教師成長的重要性。可以說,抓好教學反思,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我們不可等閑視之。
1.對教育理念進行反思。我們現行的英語教學理念是按照“話題——功能——結構——任務”相結合的思路編排,以話題為主線,任務為主導,輔以功能和結構項目,有效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各單元圍繞一個話題展開,內容聯系社會生活,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富有時代氣息,體現時代精神。圍繞話題內容的是一系列的課堂活動和要求學生完成的任務,學生通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交流和探究等方式,學習和使用英語,真正體現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功能、語法和詞匯是語言運用的重要基礎,同樣得到應有的重視。教材將語言知識置于生動的語言情景之中,使枯燥的語言學習成為真實、有趣的實踐活動。歸納起來就是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育,整體設計目標,體現靈活開放,突出學生主體,尊重個體差異,采用活動途徑,倡導體驗參與,注重過程評價,促進學生發展,開發課程資源,拓展學用渠道。因此,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方式與教學方法要符合新課程的需要,改變以教師為中心單純傳授書本知識的教學模式,建立一種以學生為中心靈活多樣的教學模式,重視培養學生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和傳達信息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用英語進行思維和表達的能力。新課程標準提出教師要轉變在教學中的角色,更新觀念,幫助學生發展探究知識的能力、獲取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師不應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還應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指導者、組織者、幫助者、參與者和合作者。同時,教師要根據課程的目標、學習活動的要求、學習過程的需要以及學生的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只有這樣,觀念方可轉變,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而不致落伍。
2.對教學目標進行反思。評價一堂課的基本標準之一是它是否實現了教學目標,學生對新知識的掌握程度如何。教師要根據整節課的教學實踐及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反思自己所定的教學目標是否符合新教材的特點,是否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學生通過該節課的學習是否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如果效果好,教學目標全部完成,是通過哪些方法完成的?常常反思一下自己在教學過程中哪一步做得比較好,從中吸取經驗并將其應用到今后的教學中去;反之則可采取一些補救措施,并在今后的教學中加以改進。
3.對教學方法進行反思。學生個體存在著個性差異,不同的班級之間也存在著不同程度上的區別。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不但要備教材,還要備學生,根據本班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來進行教學。例如,學習過去完成時態時,先從一般過去時“whattimedidyougetup?”whatdidyoudoaftergettingup?didyougettoschoolearly?”人手,逐漸導入“doyouhaveaclock?ihaveaclock,butitdidn’tworkthismorning.whathappened?canyouguess?”這樣,學生既可以鞏固已學知識,也會把注意力集中到問題上來。對于學生來說,理解應用一種新的時態盡管有一定的困難,但因為話題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問題的提出就會引起學生的共鳴,討論就會變得非常熱烈。
有了這樣的氣氛,逐漸引出要學的過去完成時就顯得順理成章了,在討論和回答的過程中,“發生在過去的過去”的表達方法也就不知不覺地出現了:“whenyougottothebusstop,thebushadalreadyleft./whenyougottoschool,thebellhadrung.”就連一些平時基礎較差的學生受到這種氣氛的感染也會參與進來。將課堂討論引入英語閱讀課教學,豐富了課堂內容,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4.對教學過程進行反思。教學設計和教學的一切內容,最終都要輔助于整個教學過程,教者在課前課后都要對教學過程進行反思:(1)反思教學結構是否按照學生的身體發展水平和認知水平劃分學生認識的不同階段。根據教學過程中要求實現的不同認識任務,學生認識的不同階段可分為:引起學習動機、領會知識、鞏固知識、運用知識、檢查知識。各階段有其獨特的功能,既緊密聯系,又互相滲透。(2)反思是否結合教學實踐選擇和運用新型教學模式,使教學達到藝術水平。教師在一定的教學目標指導下,通過對教學過程特點和規律的研究,在具體分析學科知識結構及學生認識特點基礎上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模式,要理論聯系實際,勇于開拓創新,形成個人的教學風格,使科學性與藝術性結合。學生建立起對課堂教學藝術的審美觀,能客觀地向教師提出學習過程需要有效指導的地方,有利于教師改進和完善教學。
5.對自身素養進行反思。隨著工作環境和時間的推移,教師自身的聽、說能力也在不斷地退化。且隨著英語教育改革的加大,英語教材變化也越來越快,教師自身加強學習新的英語知識也就顯得愈發迫切,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與時俱進。比如,多聽課——多看教學案例;多學習——多看相關知識書報、網站;多思考——多反思教學成敗;多了解——了解學生需要,了解最新信息;多研究——研究學生心理等,都是提高自身素質的好途徑,從而更好地為教學服務。
1.記錄學生困惑,建立教學備忘錄。課堂教學反饋、課后練習、階段性測試等都能暴露出教學存在的問題。教師對存在的問題應仔細分析原因,究竟是教師啟發不當,還是未講清楚;是超出學生的理解能力范圍,還是學生學習馬虎?教學反思最重要的是尋找問題的癥結,然后采取措施,調整教學方式。這樣,教師的教學能力就會在一次次的反思中不斷總結,不斷提高。比如在階段性測試后,讓學生統計每個大題的得分率,記錄學生對自己學習的反思。學生明確自己的薄弱之處,學習就會更有針對性,做到有的放矢。
2.記錄課堂教學動態,撰寫反思小結。反思隨筆可以寫出做法或教學的不足,記錄教師對教學靈感的思考,還可以寫課堂上遇到棘手問題的處理辦法。寫反思隨筆有助于培養教師的問題意識,提高教學科研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課堂教學過程中,如何使課堂教學更富有實效性,也是經常困擾我們的問題。因此,教師要在課后及時記錄課堂教學情況,從課堂結構、教學方法、語言表達、板書設計、學生情況、教學效果等各方面客觀、公正地評價自己的得失。
教師的角色和作用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因此,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實際需要和能力,關注學生的反應,對學生的學習活動加以有效地調整和干預。通過教學反思,教師對其活動進行理性的觀察與矯正,從而提高其教學能力。反思是取得實際教學效果并使教師的教學與參與更為主動、專業發展更為積極的一種手段和工具,有意識的教學反思最終將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本文來源網絡由中國學術期刊網(www.qiangmiba.com)整理發布,本站轉載的內容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