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全媒體時代的新聞傳播渠道中,視頻是講好中國故事非常重要的視聽形式,中國主流媒體是中國故事的主要講述者,更應該重視敘事策略的探究。文章主要以央視網(wǎng)2019年1月—10月份發(fā)布的習式妙語、中國YOUNG計劃、中國村莊、直播中國、70年70城等視頻板塊為研究樣本,分析其在講好中國故事方面有哪些策略。
關鍵詞 主流媒體;中國故事;央視網(wǎng);視頻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9)21-0102-02
《媒體時代》(月刊)是經(jīng)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審核批準,由湖北省廣播電視總臺主管主辦,全國公開發(fā)行的省級學術期刊。
“講好中國故事”從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提出來起就成為一個重要的國家傳播實踐時代使命,而中國媒體正是肩負這一時代使命的主力軍。講好中國故事,這是新聞傳播的本職工作,也是時代賦予的重要責任。當今世界,需要共享機遇、合作發(fā)展。政治需要互信、發(fā)展需要互鑒,文化需要了解、文明需要傳承。人類需要尊重彼此、加深了解,需要通過傳播媒介共享知識、溝通信息。
短視頻這種內容形態(tài)當下非常流行,是一種非常創(chuàng)新的傳播方式,雖然包括很多類型,但尤以資訊類短視頻,比如梨視頻,新京報“我們”等更重要,更承擔著傳播信息,講述中國故事的職能。短視頻的迅速崛起是伴隨著智能手機和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的快速發(fā)展而出現(xiàn)的,這些新媒體日益成為講好中國故事的主要媒介渠道[1]。“央視網(wǎng)”擁有中國最大的網(wǎng)絡視頻新聞數(shù)據(jù)庫,也是中央重點新聞網(wǎng)站,以視頻為特色,面向全球、多終端、立體化的新聞信息共享平臺。由于央視網(wǎng)是以視頻為特色,視頻直觀生動感染力強的特點使其在傳播內容方面比文字,圖片更有優(yōu)勢。所以本人從以下幾個視頻板塊研究了其是如何講述中國故事的。
1 “習式妙語”生動形象闡釋中國理念
“習式妙語”板塊是央視網(wǎng)原創(chuàng)時政短視頻品牌,它就以微視頻的方式把習近平總書記在重要場合重要事件中說過的話生動形象解釋與展示出來,每則視頻基本都在5分鐘左右,比如上海合作組織之“合”如何理解?央視網(wǎng)就推出了5分23秒的原創(chuàng)微視頻《八國青年說上合:和合共生 心靈相通》,共話深厚友誼,這也增強了國外青年對中國的了解。4分39秒的微視頻《青春中國》讓我們看到了滿懷對祖國和人民的赤子之心的中國青年人的精神面貌,感受到了生機勃發(fā)的青春中國!
《1分鐘看習近平“下團組》的系列報道讓我們看到了中國兩會召開期間,習近平總書記認真聆聽各大代表審議,對各大工作做出的重要指示。《文明交流之道》展示了看文明相處相交相融的“中國智慧”。《中國理念照亮G20時間》,從密集的議程中感受中國理念,從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中體悟大國擔當。習式妙語字字珠璣,發(fā)人深省,同樣也更讓國人及海外友人認識到了中國理念,中國智慧,中國擔當。
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習式妙語板塊又推出了創(chuàng)意紙模微視頻,用一張紙折疊了70年中國取得的巨大成就的造型,比如港珠澳大橋的開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等。這些用紙折疊出的造型,生動詮釋了習近平總書記的一些重要理念和中國取得的巨大成就,也讓我們感受到了“中國
效率”。
傳統(tǒng)時政新聞的語言一般比較枯燥,官方,“習式妙語”盡量不用或少用官方話語,而用貼近受眾的平實語言,精彩、生動、鮮活地去講述時政內容,用生動形象的畫面去詮釋每一則時政要聞,讓受眾樂于接受,樂于傳播。
2 “中國YOUNG計劃”展現(xiàn)青春中國風貌
此板塊自2019年5月啟動,以記錄新時代青年奮斗歷程、塑造新中國奮斗青年群像為內容核心,利用4K+5G+AR等新技術、新媒介、新形式搭建涵蓋時政微視頻、微紀錄片、MV、VLOG等全品類產(chǎn)品集群,用年輕的視角關注、記錄和呈現(xiàn)各種青年樣態(tài),展示當下青年人的選擇與使命,用多元青年視角呈現(xiàn)一個更為全面的青春中國。比如《中國,我們最愛的家;中國人,我們最閃亮的名字》讓青年演員講述英雄故事,尋找閃亮的名字,致敬青春中國。在江姐誕辰99周年紀念日,推出《只要國家需要,年輕人隨時站出來》鼓勵更多年輕人為祖國做出的無私奉獻。《4段真實故事:中國人在海外是這樣打拼的》等視頻更是為青年人提供了榜樣,學習的楷模。青年人是祖國的希望,這些視頻內容讓我們看到了當下中國青年人的精神面貌,看到了未來祖國的希望之光。這也必定讓更多的年輕人植根祖國,為祖國美好的明天奮斗前行。新時代要有新話語,當下的受眾,尤其是年輕的受眾不再需要“教科書式”的單一說教,而是傾向于貼近生活、具有人文精神的真實表述。所以以青年人為受眾對象的“中國YOUNG計劃”板塊語言貼合當下青年人的語言方式,視頻生動形象,取得了不錯的傳播效果。
3 “中國村莊”真實記錄中國的大好河山
“中國村莊”視頻板塊把鏡頭對準中國農(nóng)村和父老鄉(xiāng)親,真實記錄村莊里的風景、環(huán)境、建筑、文化、歷史、美食、風俗以及人與人之間的故事,讓我們領略到了中國的大好河山是如此精彩豐富,如此地大物博,更是讓生活在中國這片土地的人們倍增民族自豪感和愉悅感。
4 “直播中國”展示了多彩魅力的中國畫面
“直播中國”的“中國鄉(xiāng)村”“非遺傳承”“美麗中國”等這些小板塊以短視頻的方式讓受眾看到了一個多彩的中國,一個魅力的中國。尤其是“非遺傳承”板塊更是讓受眾了解到一個博大精深,文化底蘊豐厚的中國。另外,也展示了一個前進中的中國變化。其中有盤點改革開放40年來震驚世界的“中國速度”展示了中國在航天、公路等領域的領先地位;為了創(chuàng)造綠色中國,中國現(xiàn)已成為新能源汽車大國;中國制造“海水稻”的突破多養(yǎng)活了約數(shù)千萬人口;中國制造“新型智能大棚”誕生帶來了高產(chǎn)量低成本;中國的大飛機“三劍客”相繼展翅藍天,綻放出耀眼的光芒,中國的高鐵復興號征服了世界的游客,等等,這些報道向我們展示了70年的風雨歷程里面,中國在一步步的克服困難去創(chuàng)造奇跡,我們沒理由不為了祖國更輝煌的明天繼續(xù)前進,繼續(xù)奮斗。
5 “70年70城”展示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的中國面貌變化
每期用不到5分鐘的時間講述了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的各個城市的發(fā)展變化,比如世界頂級白酒產(chǎn)區(qū)的瀘州,把粵式餐飲文化推向世界的廣州,享譽全國的物流之都的藍山,被稱為世界煙花之鄉(xiāng)的瀏陽,等等。這些故事分享了個體成長與城市發(fā)展和國家進步同呼吸,共命運的真實歷程,激發(fā)了受眾熱愛城市和感恩祖國的情感共鳴。
總之,講述中國故事要適應受眾,讓受眾愿意觀看,樂于接受,傳播方式是決定傳播效果的一個制約因素,所以運用好靈活多樣的傳播方式,比然能取得好的傳播效果。央視網(wǎng)的每一個視頻板塊時間都是短小的,一般3分鐘左右,每一個3分鐘的小故事,就像一片片馬賽克一樣,積累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向世界、向讀者、向觀眾呈現(xiàn)一個完整的中國形象。為什么是3分鐘呢?因為媒體越短越精悍,就越有可能隨時隨地和受眾交流互動,所以用這種短視頻比較適合傳播中國故事。以小見大,以小故事作為切入點來表現(xiàn)中國的發(fā)展中國的故事這樣的大主題,這往往是觀眾最容易接受的方式[2]。在當前這樣一個信息大爆炸的全媒體時代,受眾的停留時間是非常短暫的,而且往往對既有畫面又有聲音的內容感興趣,所以央視網(wǎng)利用短小的視頻講述著精致的中國故事,觀眾可以利用零碎的時間去聆聽中國故事,這種媒體的傳播策略是值得我們去贊揚,去學習的。
6 結束語
中國一直在前進,新聞媒體尤其是主流媒體會一直利用新媒介展示中國形象,講述中國故事,永不停下報道的腳步[3]。當前是媒體融合的新時代,對新聞報道工作也提出了新任務,新挑戰(zhàn),所以中國的媒體尤其是主流媒體一定要抓住這個機遇,創(chuàng)新傳播的方式和手段,用更好更優(yōu)秀的方式報道中國故事。
參考文獻
[1]孟達,周建新.講好中國故事的新媒體賦能[J].人民論壇,2019,5(15):130-131.
[2]陳先紅,宋發(fā)枝.講好中國故事的融合敘事策略[J].新聞與寫作,2019(5):43-47.
[3]方佳辰.智媒時代下主流媒體講好中國故事的路徑探析[J].視聽,2019(7):156-158.
本文由期刊論文網(wǎng)首發(fā),一個權威專業(yè)的學術論文發(fā)表知識網(wǎng)。
文章名稱:中國主流媒體講好中國故事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