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 分析綜合護理干預在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擇我院就診的120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納入研究對象,時間為2017年8月至2018年9月,將其按照隨機抽樣的方法分為兩組,每組60例。在同一治療方案的前提下,為對照組患者輔助展開常規性護理措施,觀察組患者則提供綜合護理干預。分析不同護理措施取得的臨床效果。結果 對照組和觀察組臨床護理滿意度分別為76.67%、96.67%,數據比較有明顯差異(P <0.05);所有患者護理前Barthel指數、GCS評分以及NIHSS評分與血腫情況區別并不明顯,經有效護理后兩組患者的各項指標都有所改善,相比對照組,觀察組患者改善效果更明顯,P <0.05,統計學意義顯著。結論 為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提供綜合護理干預可取得較好的護理滿意度,并能夠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有利于患者預后,臨床應用效果顯著。
關鍵詞:高血壓性腦出血綜合護理干預 效果
高血壓性腦出血是臨床常見性的急性腦血管病癥,同時也是高血壓疾病一種典型的并發癥。主要因為動脈、靜脈或毛細血管破裂引起,發病突然,有著非常高的致殘率,對中老年患者的生活與生命安全構成嚴重影響。從臨床接診的數量來看,高血壓性腦出血發病率在持續性提高[1]。究其原因與自然環境、生活方式改變具有一定的關系。對于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而言,在其接受治療的過程中,如缺乏有效的護理措施將會對其產生嚴重的影響。本文分析綜合護理干預在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中的應用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就診的120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納入研究對象,時間為2017年8月至2018年9月,將其按照隨機抽樣的方法分為兩組,每組60例。對照組中,男女比例為34∶26,年齡52~82歲,平均年齡為(63.62±3.45)歲;高血壓病程1~18年,平均病程為(9.12±2.05)年。觀察組中,男女比例為35∶25,年齡為51~82歲,平均年齡為(63.35±4.27)歲;高血壓病程2~18年,平均病程為(8.69±2.03)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同一治療方案的前提下,為對照組患者輔助展開常規性護理措施,監測患者各項生命體征的變化,觀察患者病情,依據患者具體情況提供飲食指導與泌尿道護理等,同時嚴格遵循醫囑做好各類基礎性的護理操作。觀察組患者則提供綜合護理干預。具體操作如下:(1)心理護理。依據患者的具體情況提供心理護理干預,主動與患者及家屬進行溝通。經有效的溝通、交流穩定患者的情緒,激發患者治療的積極性,贏得患者的信任,促使患者能夠在后期的治療與護理中積極配合[2]。護理人員通過與患者家屬的溝通,讓其認識到家人的關心與支持對患者后期治療的重要影響,鼓勵患者多予以患者關心和支持,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3]。(2)基礎護理。僅可以滿足患者生理舒適性的需要,還能夠滿足患者心理的需要。護理人員全心為患者服務,根據患者日常習慣合理擺放日用品,以便患者取放。同時護理人員應注意在患者治療中應幫助其整理床單,提供各類常規性的護理,滿足患者的日常護理需要。密切監測患者生命體征的變化也是護理人員常規護理工作的重要內容[4]。幫助患者測量血壓、體溫,判斷患者呼吸狀況。(3)飲食護理。如果患者可以自主進食,鼓勵患者少吃多餐,飲食以高蛋白為主,減少進食期間二氧化碳的產生[5]。如果患者不能自主進食,可使用泵注營養支持。同時護理人員可咨詢營養師。營養師在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后制訂科學的飲食方案,滿足機體營養需要[6]。(4)運動護理。經按摩的方式不斷刺激患者的運動器官,促使患者能夠盡快恢復運動功能,以免出現肌肉萎縮、形成靜脈血栓以及韌帶痙攣等。護理人員應注意,幫助患者活動時肩水平外展不可超過90°,預防對軟組織產生損傷。對患者進行被動運動時應以不引起關節疼痛為宜。采用輕柔的手法,預防激烈運動。患者能夠自主運動,可鼓勵患者主動運動。對于恢復效果良好,病情無反復的患者,應鼓勵盡早實施上下肢鍛煉、作為訓練、平衡訓練等[7]。遵循先簡單后復雜、先意識后運動的原則。在患者運動鍛煉時,應始終有人陪伴在側。
1.3觀察指標
統計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和并發癥發生率,對比護理前后兩組患者Barthel指數、格拉斯哥昏迷指數(使用GCS量表評估)以及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應用NIHSS量表評估)以及血腫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20.1處理試驗中的各類數據,包括計量資料、計數資料,計數資料需通過χ2檢驗后以%表示,而計量資料在t檢驗后通過均數表示,在組間檢驗數據P<0.05時,說明統計學意義顯著。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護理滿意度比較
對照組和觀察組臨床護理滿意度分別為76.67%(46/60)、96.67%(58/60),可見,觀察組臨床護理滿意度較對照組更高,數據比較有明顯差異(P<0.05)。
2.2 護理前后兩組Barthel指數、GCS評分、NIHSS評分及血腫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護理前Barthel指數、GCS評分、NIHSS評分與血腫情況區別并不明顯,經有效護理后兩組患者的各項指標都有所改善,相比對照組,觀察組患者改善效果更明顯,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Barthel指數、GCS評分、NIHSS評分及血腫情況對比
3 討論
高血壓性腦出血是神經內科一種常見的急癥。此種疾病產生的根本性原因是長時間血壓水平較高致使動脈硬化和形成微血管瘤,最后引起血管破裂的腦實質內出血[8]。臨床治療主要有保守和手術兩種方式,不同的治療方法對患者預后效果不同,但兩種治療方法均有非常高的病死率和致殘率[9]。針對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臨床治療時的護理要求也非常高。現如今越來越多的患者采取微創引流術。圍手術期的護理對患者預后影響較大。在此次研究活動開展的過程中,120例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隨機抽樣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在同一治療方案的前提下,為對照組患者輔助展開常規性護理措施,觀察組患者則提供綜合護理干預。分析兩組患者臨床護理滿意度,對照組要低于觀察組,對照組和觀察組分別為為76.67%、96.67%;所有患者護理前的前Barthel指數、GCS評分以及NIHSS評分與血腫情況區別并不明顯,經有效護理后所有患者的各項指標都改善,相比對照組,觀察組患者改善效果更明顯。
綜合護理干預可為患者提供整潔舒適的住院環境,并與患者建立良好的溝通模式,減輕患者心理壓力與負擔。與患者全程展開溝通,改善患者的負面情緒,促使患者治療期間能夠放松心情。綜合護理干預不再局限于常規性的護理模式,不再是簡單的完成護理任務,其更重視患者的感受,能夠站在患者的角度上考慮問題,能夠以患者視覺看待問題,可全面改善患者的臨床現狀。利用綜合護理干預模式,可提高患者疾病認知度,提高護理滿意度,并能夠改善患者健康行為,對患者預后產生積極性的效果。并且在綜合護理干預的指導下,護理人員依據患者的具體情況提供有效的運動指導,對促進患者康復,減少運動障礙具有重要的意義[10]。從總體上來看,綜合護理干預對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康復有著明顯的效果。
綜上所述,為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提供綜合護理干預可取得較好的護理滿意度,并能夠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有利于患者預后,臨床應用效果顯著。
參考文獻
[1]朱林.高血壓腦出血微創術后實施針對性護理的意義[J].繼續醫學教育,2021,35(5):113-114.
[2]魏敏,黃鶴.神經功能導向式個體化護理在高血壓腦出血中的應用研究[J].現代醫藥衛生,2021,37(9):1476-1479.
[3]廖薇薇,王曙紅.基于三維質量結構模式的高血壓腦出血護理質量敏感指標體系的構建[J].海南醫學,2021,32(9):1220-1224.
[4]曹晶.五常法管理結合細節護理應用于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中的效果分析[J].護理實踐與研究,2021,18(9):1340-1343.
[5]盤文珍,羅愛娟,羅艷蘭,等.早期肢體康復訓練對高血壓性基底節區腦出血后偏癱患者運動功能的影響研究[J].中國實用醫藥,2021,16(12):198-200.
[6]張明,羅銀歡,朱曉敏,等.綜合護理腦室外引流和灌注治療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效果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2021,37(11):157-158.
[7]劉曉琳.綜合心理干預在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心理月刊,2021,16(7):95-96.
[8]李莎.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術后神經功能及遠期預后的影響[J].慢性病學雜志,2021,22(4):645-647.
[9]張玲,謝小娟,車梅芳.基于賦能理論的延續護理在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中的應用[J].臨床醫學工程,2021,28(3):353-354.
[10]邴孝芳.心理護理在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護理中的有效性研究[J].心理月刊,2021,16(5):73-74.
本文由中國期刊網首發,一個權威專業的學術論文發表知識網。
文章名稱: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綜合護理干預效果研究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