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參考文獻標注位置
一般而言,從內容安排上看,一篇學術論文通常包括題名、作者及單位、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等部分,按規范要求,正文中可標注參考文獻,注碼直接標引在所引內容后。下面以具體實例進行分析:
(1)正文指明原始文獻作者姓名時,序號標注于作者姓名之后的右上角。示例如下:
例1 Ghosh和Mitra[2,3]認 為,極端黑洞的熵依賴于……
(2)正文未指明作者姓名或非原始文獻作者時,序號標注于相關引用部分的右上角,標注應盡可能靠近有關引文。這種標注可以標注在句中,也可以標注在句末;可以標注單篇文獻;也可以標注多篇文獻。如一篇文獻在論文中多處引用時,以第一次出現的序號為準;在同一處同時引用多篇文獻時,文獻序號應放在一個方括號內,其序號按增序排列。文獻序號不連續時,用逗號分隔;連續時,文獻序號不必一一列出,只標注起止序號,用連接線“-”連接。示例如下:
例2 要達到1:5萬制圖、高程中 誤 差6 m (1σ)要 求[2]并 不 容易,即使是技術很發達的國家也經歷了相當艱難的研發過程[3-5].
(3)正文直接述及序號,即文獻作為句子的組成部分時,文獻序號不用角碼標注,與正文并排。 引用多篇文獻的標注方法同上。正確示例如下:
例3 文獻[8]專門討論了廣義嶺估計的精度隨條件數變化的情況。
例4 文獻[1,13]分別利用In SAR技術獲取了玉樹地震的同震地表形變場。
例5 相應控制方程參看文獻[2-3].
例6 價格不對稱及不同供應鏈間的相互競爭被文獻[2,4,8]提出。
對于以上三種格式,有些期刊的標注方法比較混亂,例如:
例7 腦內多巴胺釋放的增加是衡量尼古丁又到獎賞效應非常重要的指標[20,21].
例8 A型流感病毒NSI蛋白在抗INF介導的宿主抗病毒免疫反應中是一個獨立因子。
例9 基于粒子濾波的單通道盲分離算法[1]~[4]與基于PSP的盲分離算法[5]性能都接近最優。
例10 Such as active platform[1,2], “dina” [3,4],continentalmargin activity[5-7].
例11 對于輻射計的效應,已經有大量的研究工作,文獻[8]和[9]給出了估計輻射計效應最大值的公式。
例12 文[7,8]進一步嘗試做了BPMN模 型 到BPEL語 言 的 轉換。
例7中,上 標[20,21]應 改 成[20-21];例8中, “[5 -7]”應改成“[5 -7]”;例9中,注 碼“[1] ~[4]”在這里的意思不明,如果是指兩個文獻,應該標為[1,4];如果是連續的4個文獻,應該標為“[1-4]”,這種情況有可能是作者對參考文獻的標引格式不清楚造成的,這就要求編輯在編校過程中及時與作者溝通,理解作者的意圖再進行改正。例10中,注碼應該都用上標表示,且“[1,2]”應 改 成“[1 -2]”,“[3,4]”應改成“[3-4]”;例11中,“文獻[8]和[9]”應改成“文獻[8 -9]”為宜;例12中,“文[7,8]”應為“文獻[7,8]”.還有一種情況也應注意,連接線“-”實為半字線,有的期刊為“一字線”,這些情況都應在期刊全文中進行統一,以期達到參考文獻標引的規范化和標準化。
2.2正文各部分標注情況分析
2.2.1 層次標題的標注
層次標題中可以引用,一般置于標題后,在右上角標出。一般在二級標題以下標引的情況較多。示例如下:
例13 3.2 ETP光束法平差技術[7] 3.3角外方位元素低頻補償技術[8]
例14 1.6物模實驗驅油效果評價[20]
但層次標題中標注參考文獻,意味著本節內容均是引用了該參考文獻的內容,從“合理引用”角度看是不妥的,在標題上標注引文無法區分究竟哪些內容是引用的,哪些內容是自己的。因此,嚴格來說,應避免在標題中標注引用文獻,而應在具體應用的內容處標注。
2.2.2 文字部分的標注
文字部分的標注情況第2.1部分已經做了詳細的論述。這里將文字部分標引的按直接引用和間接引用情況進行進一步分析。劉翠等認為,應從表意的完整性出發處理引文標注序號的位置:對正文索引句子、句群及段落的標注,無論直接引文或間接引文,其序號放在句末點號之外;對詞和詞組的標注,其序號直接放在其右上角,有引號時置于引號外;對引文和作者的語言融為一體的,其序號等同詞和詞組有引號時的處理方式。
(1)直接引用時,如果引文為完整的句子,參考文獻注碼標在后引號外的右上角;如引文為非完整的句子,即引文內容只是一個詞、詞組,文獻注碼也應標在后引號之后。這種帶引號的引用情況較明顯,注碼位置也很容易選擇。示例如下:
例15 這在本質上與地球物理反演“利用地球表面觀測到的物理現象推測地球內部介質物理狀態的空間變化及物性結構”并無區別。
例16 “數字城市”[4]是典型的有海量存儲需求的應用系統。
(2)間接引用時,文獻序號在文中的標注位置并不是唯一的,可以有多重選擇。但在很多情況下細究起來,不同位置之間仍有些細微差別,擇優選擇更好。不論選擇哪種位置,都應重視文獻序號標注的嚴肅性,詞或語句的相對完整以及有利于讀、寫和編排等。
2.2.3 圖、表的標注
(1)圖中引用參考文獻的情況如下: ①在圖題上標注參考文獻,如例17、例18,這種情況下無法區分是指整個圖來源于所引文獻,還是作者在原文獻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進,因此,一般最好不要在圖題上進行標注,如果整個圖來源于文獻,最好刪除;如果是原來基礎上進行了改進,應在正文中進行說明; ②圖中某部分來源于參考文獻,如例19,該圖表示將文中數據和參考文獻中數據進行的比較分析。這樣整個圖看起來就比較直觀,讀者一目了然。
例17 圖1語言單位的術語系統[8]
例18 圖3本體層次圖[21]
(2)表中引用參考文獻,在表中一次標注;若必須在表身中標注,可另列一欄標出。
一般表中標注參考文獻,有下列幾種情況:①在表題上標注,表示表中數據來源于所標注的參考文獻;②表示該欄或該列數據來源于該文獻,并與文中方法進行對比,這里有兩種形式,如未出現作者名,直接用文獻[序號]表示,見例21;如出現作者名,文獻序號標注在其右上角,見例22; ③在表注上標注參考文獻,見例23.
例20 表1江西省土壤可蝕性因子查找表[12-13]
需要注意的是:①一般不宜將大量文獻甚至參考文獻表所列全部文獻的文獻序號集中在一個位置標注;②同一論文在參考文獻列表中只列一次,但在引用時,可以多次標引;③同一篇文獻被重復引用時,國家標準(GB / T 7714-2005)規定為“標注首次引用的文獻序號,并在序號的”[ ]“外著錄引文頁碼”,根據國家標準中提供的示例,這里所指的“文獻”特指“專著”文獻,不包括期刊或論文集中刊載的文獻。
2、參考文獻標注格式
正文中參考文獻標注格式
正文中引用的文獻的標注方法可以采用順序編碼制。
1.順序編碼制是按正文中引用的文獻出現的先后順序連續編碼,并將序號置于方括號中。
2.同一處引用多篇文獻時,只須將各篇文獻的序號在方括號內全部列出,各序號間用“,”.如遇連續序號,可標注起訖序號。
示 例:同一處引用多篇文獻時裴偉[2-3,5]提出… …
3.多次引用同一著者的同一文獻時,在正文中標注首次引用的文獻序號,并在序號的[]外著錄引文頁碼。
示 例:多次引用同一著者的同一文獻
主編靠編輯思想指揮全局已是編輯界的共識[1],然而對編輯思想至今沒有一個明確的界定,故不妨提出一個構架… …參與討論。由于“思想”的內涵是“客觀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識只經過思維活動而產生的結果”[2]1194,所以“編輯思想”的內涵就是編輯實踐反映在編輯工作者的意識中,“經過思維活動而產生的結果”.… … 《中國青年》雜志創辦人的高格調---理性的成熟與熱點的凝聚[3],表明其讀者群的文化的品位的高層… … “方針”指“引導事業前進的方向和目標”[2]354… …對編輯方針, 1981年中國科協副主席裴麗生曾有過科學的論斷--- “自然科學學術期刊必須堅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貫徹為國民經濟發展服務,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普及與提高相結合,`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4].”它完整地回答了為誰服務,怎樣服務,如何服務得更好的問題。
文后參考文獻標注格式
1.專著[M]、會議論文集[C]、資料匯編[G]、報告[R]、學位論文[D]、參考工具書(包括手冊、百科全書、字典、圖集等)[K]
[編號]主要責任人。文獻題目名[文獻類型標識].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碼(任選)。
2.期刊文章
[編號]主要責任人。文獻題目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頁碼。(合刊時只寫前面的期數,如2、3期合刊,只寫2.)
3.論文集中的析出文獻
[編號]析出文獻主要責任人。析出文獻題目名[C]//原文獻主要責任人(任選)。原文獻題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獻起止頁碼。
4.報紙文章
[編號]主要責任人。文獻題名[N].報紙名,出版日期(版次)。
5.電子文獻(如:[EB/OL]網上電子公告,[J/OL]網上期刊,[M/CD]光盤圖書,[DB/MT]磁帶數據庫,[DB/OL]聯機網上數據庫)
[編號]主要責任人。電子文獻題名[文獻類型標識/載體標識]. (發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電子文獻出處或網址。
6.國際、國家標準
[編號]標準編號。標準名稱[S].
7.專利
[編號]專利所有者。專利題名:專利國別,專利號[P].出版日期。
8.檔案
[編號]主要責任人。文獻題目名:原件日期[B].收藏地:收藏單位(收藏號):起止頁碼。
9.各種未定義類型的文獻
[編號]主要責任人。文獻題目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10.外文文獻格式
各類外文參考文獻格式與中文格式相同,其中題名的首字母及各個實詞的首字母應大寫,為了減少外文刊名引用不規范所造成的引文統計及鏈接誤差,用(SXXXX-XXXX)格式在刊名后加ISSN號。
例 如[1] KANAMORI H. Shaking without Quaking [J]. Science(S0036-8075), 1998, 279: 2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