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題報告是指開題者對科研課題的一種文字說明材料。這是一種新的應用寫作文體,這種文字體裁是隨著現代科學研究活動計劃性的增強和科研選題程序化管理的需要而產生的。下面是本站論文編輯為大家收集整理的學前教育畢業(yè)論文開題報告,如果大家對更多的學前教育畢業(yè)論文開題報告剛興趣,請關注論文期刊網畢業(yè)論文欄目。
【學前教育畢業(yè)論文開題報告一】
一、研究的意義和目的:
一、"教育愛"的含義:教育愛是發(fā)生在幼兒園日常生活中教師與幼兒之間一種自然的普遍的關注幼兒身心發(fā)展的需要的愛,這種愛的發(fā)生是無條件的。由于幼兒目前幼兒教師絕大多數為女性教師,所以教育愛又含有母愛的成分,學前幼兒的身心特點決定了這一階段的幼兒具有很大的依賴性和依戀成人的心理需要,所以就需要幼兒教師以母親的博大的母愛去包容、理解、教育幼兒。教育愛要源于母愛,但又區(qū)別于母愛。它需要教師理智地去愛,而非溺愛。教育愛更是一種無功利性地、恒常地愛。
二、研究的意義:
1、教育愛對教育,尤其是對學前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是根植于愛的,“教育愛”是教師職業(yè)情感的靈魂。“教育愛”是人類復雜情感中最為高尚的情感,它不是狹隘的情感,也不是個人知覺情緒的反映,它超越了親情、友情、甚至是愛情。它是一種自覺的、真誠的、無私的、而且是普遍持久的。它是理智的,具有指向未來的性質。“教育愛”正是這些品質的綜合體。它體現了教育者對教育事業(yè)、對學生的一種崇高精神。兒童是未來的希望,尤其是現代教育,對幼兒教育越來越重視的背景下,“教育愛”顯得更加重要。如果一名教師沒有教育愛,那么她就不會去熱愛教育事業(yè),也就不會去愛兒童,教師和兒童也就不能融合,教育兒童的目的也就不能實現。所以說“教育愛”是一切教育活動成功的基礎。學前教育學生,將來要面對的是天真活潑的兒童,如果學前教育專業(yè)的學生缺乏教育愛,那么幼兒教師隊伍的專業(yè)成長就會失去靈魂,隊伍建設就會失去活力,也就無從談論教育改革了。這關乎兒童的未來,甚至是國家的將來。所以說教育愛對教育,尤其是對學前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2、當前幼兒教師中還存在很多問題。和畢業(yè)班學生有一定的關聯。
當前幼兒園中還存在一些幼兒教師“體罰”幼兒,“精神責罰”,忽視兒童需要等現象。曾報道過一些案例,浮現出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如:《幼兒不聽話,老師剪斷指》一6歲幼兒由于不聽老師的話被老師剪下左手食指。《老師體罰出新招,竟逼學生吞蒼蠅》。如此體罰學生,正表明她(他)們缺乏“教育愛”觀念,或者有的幼兒教師歪曲了對“教育愛”的理解。而有的教師錯誤的認為,他們打學生或者罰學生是出于“愛”,正所謂的“愛之深才恨之切”,為自己錯誤的行為找到一個冠冕堂皇的借口,真是自欺欺人啊。只有看到了問題的存在和嚴重性,才能去尋找解決的方法和途徑。學前教育專業(yè)的畢業(yè)生馬上就面臨畢業(yè),接下來就要從事和幼兒教育有關的工作,能否做一個稱職的幼教工作者,就要首先看他(她)具不具備當一名教師的基本素養(yǎng):愛!所以對學前教育專業(yè)畢業(yè)生的教育愛觀念的研究是具有積極意義的。
3、了解學前教育專業(yè)畢業(yè)班學生教育愛觀念現狀,對改進學前教育對學生的職業(yè)情感培養(yǎng)提供借鑒。
“教育愛”是教師職業(yè)情感的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個問題在教師職業(yè)專業(yè)化的今天是不容忽視和冷落的。教師的全部工作就是為人師表,學前教育專業(yè)的學生將來肩負的是教育幼兒的重任,對他(她)們進行角色塑造,確立教師職業(yè)情感的培養(yǎng),樹立正確的教師觀,能夠使他們理解自己的專業(yè)目標和對未來自己要從事的職業(yè)的定位。如果教師缺乏教育愛,那么她就不能真正理解教育,也就不能真正熱愛兒童。大學教師用自己的“教育愛”思想來感化和傳輸給學前教育專業(yè)的學生,或者在學前教育專業(yè)的教學計劃中開設教師職業(yè)道德建設和教師素養(yǎng)有關的課程,有助于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的職業(yè)情感的培養(yǎng)。
4、目前國內對學前教育教師教育愛已經有了一定的研究,但是相比國外,我們做的還有很多。
2013年度細分產業(yè)研究報告產業(yè)報告調研報告2013年報告行業(yè)報告對學前教育專業(yè)畢業(yè)班學生教育愛觀念的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這方面的不足。 我國歷史上對“教育愛”雖然有過提及,解放后雖然斯霞有過這方面的探討,但僅僅停留在經驗的總結之上,并未深入系統(tǒng)的研究。目前有許多學者都開始關注“教育愛”問題,也作過一些研究,但大多都還是停留在經驗和理論上,未能在實踐和理論上作系統(tǒng)的研究。對學前教育專業(yè)畢業(yè)班學生的“教育愛”觀念的研究,采用多種方式:訪談、問卷調查、文獻查閱等手段來做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這方面的不足。
5、為教育者特別是即將面臨畢業(yè)要從事幼兒教育的學前教育畢業(yè)班學生提供了一個認識兒童的新視角。
在研究的過程中,會通過和畢業(yè)班的學生,包括學前教育本科生、五年一貫制畢業(yè)生、高職畢業(yè)的談話,和發(fā)問卷請她們填寫,這也是一種讓她們認識“教育愛”的重要性的途徑,也會使她們從新的角度和用新的眼光看待教師的職業(yè)情感,以新的眼光去認識兒童。
二、文獻綜述:
一、國外研究: 昆體良已明確認識到并強調教育愛的重要性。他指出:“最要緊的是要建立(學生)和教師之間的親密友誼,使他的教學工作不是出于完成任務,而是出于對學生的熱愛。”
① 裴斯泰洛齊不僅強調教育愛的重要性,而且在教育實踐中以身作則,充分體現了教育愛的精神。阿圖爾•布律邁爾指出:“在裴斯泰洛齊身上散發(fā)著一種難以形容的愛。”
②正是這種“使所有人感動的熾熱的愛”促使他在逆境中奮起,百折不撓,克服重重困難,以實踐其教育理念。 昆體良、裴斯泰洛齊只是初步闡述了教育愛的一些思想,卻沒有對教育愛進行系統(tǒng)的研究。對教育愛較為全面和深入的研究要到后來學者了。 凱興斯坦納較為系統(tǒng)地研究了教育愛的一些基本問題。首先,他認為愛并不與教育相矛盾,而是教育所必需的。其次,他認為愛是教師最基本的素質。他指出:“凡不能為愛他人而活著的人,就根本不可能成為真正的教育者。”
③再次,他將教育愛視為一些特質。這對于我們準確把握教育愛的內涵有巨大的啟發(fā)與借鑒意義。最后,他已觸及到了教育愛的本質問題。他在將教育愛視為一種情感的同時,也意識到了這種觀念所蘊涵的一種潛在的危險,即有可能會出現“好心辦壞事”或稱“毒害性教育”的現象。他在強調教育者必須具備“對塑造具有個性的人的純真的愛”的同時,也強調教育者必須“成功地實踐這種愛的能力”。 凱興斯坦納關于教育愛的研究,特別是對于教育愛本質問題的觸及影響了與其同時代及后來的學者的研究。這些學者經過深入研究,最終揭示了教育liuxue86.com愛的本質。 斯普朗格明確認識到并揭示了教育愛的本質。斯普朗格是最提倡教育愛的人,并對教育愛進行了較為全面、深入地研究。首先,他強調教育愛的重要性,將其視為教育的“根”, 他認為,“人類最偉大的力量是愛”。
④ 其次,他認為教育愛的本質是教師幫助學生價值可能性的實現,即幫助其成為他自己。最后,他討論了教育愛的特征。他認為教育愛有兩個方面的特征,即消極方面與積極方面:“①消極方面:不籍愛以圖發(fā)生作用。②積極方面:并不意圖促進別人的個別價值傾向,而是針對別人心靈的整個價值能力,使他所有的價值傾向發(fā)展。”
⑤ 斯普朗格對于教育愛思想研究的進一步深化與發(fā)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關于教育愛本質問題的探討極大地加深了人們關于教育愛的認識并促進了教育愛思想研究的進一步深化與發(fā)展。 Goldstein從實踐層面較為系統(tǒng)地探討了教育愛的一些基本問題。首先,她分析了關于教育愛的研究如此貧乏的原因。
【學前教育畢業(yè)論文開題報告二】
課題來源:
學前兒童在專門的教育機構中接受集中教育在我國已有上百年的歷史,歷經數代人的艱苦努力,有了長足的進步和發(fā)展。隨著國家《幼兒園工作規(guī)程》、《幼兒園管理條例》、《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等一系列綱領性文件的出臺,學前教育逐步走上了規(guī)范化的軌道。年來,隨著家長對學前教育愈加重視,很多幼兒園為迎合家長需求,大搞知識教育,幼兒園“小學化”趨向愈演愈烈。這背離了《教育規(guī)劃綱要》提出的“遵循幼兒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堅持科學的保教方法,保障幼兒快樂健康成長”的教育精神,阻礙了幼兒的健康成長。為了了解一實際現象,我選擇了對該課題進行研究。
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目標:
時下時髦的一句話是,“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可是對學前幼兒不當的教育方法和超出其年齡的超負荷的小學化教育卻恰恰與這個初衷相違背,其結果將會導致“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本課題研究可以找出存在的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問題的原因,課題研究最終達到轉變家長的教育觀念,樹立起他們正確的兒童觀、育人觀、成才觀、人才觀;提升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理論水平,改進學前教育質量,實現還幼兒快樂童年的目的。
意義:
研究課題的意義,在于通過研究找出不同的學前教育機構存在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問題的各自不同的原因和共性的原因。了解這一實際現象并正確的兒童觀和人才觀,對家長的成材觀念和育子觀念加以了解,逐步使自己適應以后工作的狀態(tài)幫助兒童健康成長。
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和方法
內容:
1.調查報告
2.幼兒心理學
3.游戲理論
4.幼兒家庭教育
5.此現象的危害
方法:
研究法、實地考察法、觀察法、行動研究法、分析法、實踐探索法、經驗介紹法等各種方法展開研究實踐。
研究中的主要問題和解決方法:
主要問題:
1、無實際經驗
2、可參考的文獻、報告不全面
3、對此課題的研究理論知識不足
4、可借鑒的實例缺乏
解決方法:
1、利用課余時間多去幼兒園實習,為實踐創(chuàng)造條件。
2、到網上圖書館查找查閱相關資料。
3、多學習、多讀書,提高和豐富自己的理論知識含量。
4、多與老師溝通,讓老師提供一些可參考性建議。
課題研究起止時間和進度安排:
2012、1-2月 請指導教師檢查資料 提出修改意見
2012、2、15-25日 修改題材 補充查閱資料
2012、2、25-3、15日 擬開題報告
2012、3月末 進行第一次修改
2012、4、15 進行第二次修改 完成初稿一 初稿二
2012、4月末 進行論文電子文稿排版
2012、5月 提交論文
2012、5月中旬 論文答辯
參考文獻:
1. 示雨、禾林 《家庭教育讀本》(幼兒版)寧夏人民出版社 2003年2月第1版
2.袁愛玲 何秀英 《幼兒園教育活動指導策略》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7年1月第1版
3.蔡國英編著 《素質教育的理論與實踐》 寧夏人民出版社 1998年10月
4. 張丹 “關于幼兒園小學化傾向的反思” 《幼兒教學研究》 2008年第9期
5.吳紅娟 “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研究與對策” 《教育科研論壇》 2007年09期
6.許卓婭 張暉 《幼兒園課程理論與實踐》 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2年6月第1版
7.姜勇 龐麗娟 梁玉華《兒童發(fā)展指導》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4年11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