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論文是某一學術課題在實驗性、理論性或預測性上具有的新的科學研究成果或創新見解和知識的科學記錄,或是某種已知原理應用于實際上取得新進展的科學總結,用以提供學術會議上宣讀、交流、討論或學術刊物上發表,或用作其他用途的書面文件。按寫作目的,可將學術論文分為交流性論文和考核性論文。學術論文該怎么寫?隨小編一起來看一下吧。
(一)題名(title,topic)
題名又稱題目或標題.題名是以最恰當,最簡明的詞語反映論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內容的邏輯組合.
論文題目是一篇論文給出的涉及論文范圍與水平的第一個重要信息,也是必須考慮到有助于選定關鍵詞不達意和編制題錄,索引等二次文獻可以提供檢索的特定實用信息. 論文題目十分重要,必須用心斟酌選定.有人描述其重要性,用了下面的一句話:論文題目是文章的一半. 對論文題目的要求是:準確得體:簡短精煉:外延和內涵恰如其分:醒目.
對這四方面的要求分述如下:
1.準確得體
要求論文題目能準確表達論文內容,恰當反映所研究的范圍和深度. 常見毛病是:過于籠統,題不扣文.關鍵問題在于題目要緊扣論文內容,或論文內容民論文題目要互相匹配,緊扣,即題要扣文,文也要扣題.這是撰寫論文的基本準則.
2.簡短精煉
力求題目的字數要少,用詞需要精選.至于多少字算是合乎要求,并無統一的硬性規定,一般希望一篇論文題目不要超出20個字,不過,不能由于一味追求字數少而影響題目對內容的恰當反映,在遇到兩者確有矛盾時,寧可多用幾個字也要力求表達明確. 若簡短題名不足以顯示論文內容或反映出屬于系列研究的性質,則可利用正,副標題的方法解決,以加副標題來補充說明特定的實驗材料,方法及內容等信息使標題成為既充實準確又不流于籠統和一般化.
3.外延和內涵要恰如其分
外延和內涵屬于形式邏輯中的概念.所謂外延,是指一個概念所反映的每一個對象;而所謂內涵,則是指對每一個概念對象特有屬性的反映. 命題時,若不考慮邏輯上有關外延和內涵的恰當運用,則有可能出現謬誤,至少是不當.
4.醒目
論文題目雖然居于首先映入讀者眼簾的醒目位置,但仍然存在題目是否醒目的問題,因為題目所用字句及其所表現的內容是否醒目,其產生的效果是相距甚遠的. 有人對36種公開發行的醫學科持期刊1987年發表的論文的部分標題,作過統計分析,從中篩選100條有錯誤的標題.在100條有錯誤的標題中,屬于省略不當錯誤的占20%;屬于介詞使用不當錯誤的占12%).在使用介詞時產生的錯誤主要有:
①省略主語棗第一人稱代詞不達意后,沒有使用介詞結構,使輔助成分誤為主語;
②需要使用介詞時又沒有使用;
③不需要使用介詞結構時使用.屬主事的錯誤的占11%;屬于并列關系使用不當錯誤的占9%;屬于用詞不當,句子混亂錯誤的各占9%,其它類型的錯誤,如標題冗長,文題不符,重復,歧意等亦時有發生.
(二)作者姓名和單位(author and department)
這一項屬于論文署名問題.署名一是為了表明文責自負,二是記錄作用的勞動成果,三是便于讀者與作者的聯系及文獻檢索(作者索引).大致分為二種情形,即:單個作者論文和多作者文.后者按署名順序列為第一作者,第二作者厖.重要的是堅持實事求是的態度,對研究工作與論文撰寫實際貢獻最大的列為第一作者,貢獻次之的,列為第二作者,余類推.注明作者所在單位同樣是為了便于讀者與作者的聯系.
(三)摘要(abstract)
論文一般應有摘要,有些為了國際交流,還有外文(多用英文)摘要.它是論文內容不加注釋和評論的簡短陳述.其他用是不閱讀論文全文即能獲得必要的信息.
摘要應包含以下內容:
①從事這一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
②研究的主要內容,指明完成了哪些工作;
③獲得的基本結論和研究成果,突出論文的新見解;
④結論或結果的意義.
論文摘要雖然要反映以上內容,但文字必須十分簡煉,內容亦需充分概括,篇幅大小一般限制其字數不超過論文字數的5%.例如,對于6000字的一篇論文,其摘要一般不超出300字.
論文摘要不要列舉例證,不講研究過程,不用圖表,不給化學結構式,也不要作自我評價. 撰寫論文摘要的常見毛病,一是照搬論文正文中的小標題(目錄)或論文結論部分的文字;二是內容不濃縮,不概括,文字篇幅過長.
(四)關鍵詞(key words)
關鍵詞屬于主題詞中的一類.主題詞除關鍵詞外,還包含有單元詞,標題詞的敘詞.
主題詞是用來描述文獻資料主題和給出檢索文獻資料的一種新型的情報檢索語言詞匯,正是由于它的出現和發展,才使得情報檢索計算機化(計算機檢索)成為可能. 主題詞是指以概念的特性關系來區分事物,用自然語言來表達,并且具有組配功能,用以準確顯示詞與詞之間的語義概念關系的動態性的詞或詞組.
關鍵詞是標示文獻關建主題內容,但未經規范處理的主題詞.關鍵詞是為了文獻標引工作,從論文中選取出來,用以表示全文主要內容信息款目的單詞或術語.一篇論文可選取3~8個詞作為關鍵詞.
關鍵詞或主題詞的一般選擇方法是:
由作者在完成論文寫作后,縱觀全文,先出能表示論文主要內容的信息或詞匯,這些住處或詞江,可以從論文標題中去找和選,也可以從論文內容中去找和選.例如上例,關鍵詞選用了6個,其中前三個就是從論文標題中選出的,而后三個卻是從論文內容中選取出來的.后三個關鍵詞的選取,補充了論文標題所未能表示出的主要內容信息,也提高了所涉及的概念深度.需要選出,與從標題中選出的關鍵詞一道,組成該論文的關鍵詞組.
關鍵詞與主題詞的運用,主要是為了適應計算機檢索的需要,以及適應國際計算機聯機檢索的需要.一個刊物增加關鍵詞這一項,就為該刊物提高引用率,增加知名度開辟了一個新的途徑.
(五)引言(intorduction)
引言又稱前言,屬于整篇論文的引論部分.其寫作內容包括:研究的理由,目的,背景,前人的工作和知識空白,理論依據和實驗基礎,預期的結果及其在相關領域里的地位,作用和意義.
引言的文字不可冗長,內容選擇不必過于分散,瑣碎,措詞要精煉,要吸引讀者讀下去.引言的篇幅大小,并無硬性的統一規定,需視整篇論文篇幅的大小及論文內容的需要來確定,長的可達700~800字或1000字左右,短的可不到100字.
(六)正文(main body)
正文是一篇論文的本論,屬于論文的主體,它占據論文的最大篇幅.論文所體現的創造性成果或新的研究結果,都將在這一部分得到充分的反映.因此,要求這一部分內容充實,論據充分,可靠,論證有力,主題明確.為了滿足這一系列要求,同時也為了做到層次分明,脈絡清晰,常常將正文部分人成幾個大的段落.這些段落即所謂邏輯段,一個邏輯段可包含幾個自然段.每一邏輯段落可冠以適當標題(分標題或小標題).段落和劃分,應視論文性質與內容而定。
拓展閱讀:論文內容寫作的方法與技巧
1 論文的結構
論文的結構,并沒有一成不變的模式,從一般的情況來看,大體上可以分作“引言”“正文”和“結論”三個部分。引言的作用,主要是說明選題的原因,概述前人已有的成果和尚存的疑難、爭執,提出本文所要探討、解決的問題;正文是分析、論證的過程;結論則是整個研究成果的總結性的表述。有的文章在引言之前,還有小標題目錄和全文的內容摘要。
2 提綱的作用
論題擬定,材料大致齊備,動手寫作論文之前,應仔細擬出論文提綱。提綱也有個反復修改補充的過程。這步工作做好了,論文已大致成竹在胸。一個成熟的提綱,有助于樹立全局觀念,從整體出發,去考察每一個局部,并考慮個部分之間應有的邏輯聯系。各部分所占的篇幅應與其在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相稱,避免不必要的重復。既要重點突出,又要照顧全面。
3 要有正確而多樣的研究、分析方法
初學學術論文寫作的人,往往容易犯歸納多而分析少的毛病。要么是就事論事的材料羅列,要么是輕易而簡單化地得出結論,不善于通過有層次、有根據的分析、論證,充分顯示其思想觀點的說服力和深刻性。這里就需要注意研究方法或分析方法的改進、提高。一般說來,有以下幾種:
1)哲學的方法
這是指如何根據唯物主義辨證法對于哲學基本范疇(現象和本質,存在和運動,原因和結果……)的理解,正確解決具體研究工作中的本體論和一般方法論的問題(比如,從認識對象的現象到認識對象的本質)。
2)歷史的方法
這是強調尊重對象本身的歷史具體性的方法。它要求研究工作者必須充分熟悉客觀對象歷史發展的實際進程,占有大量資料,從中尋找出客觀對象的特點及其發展規律性。
3)邏輯的方法
這是要求我們必須正確運用形式邏輯和辨證邏輯所揭示的關于人們思維的一般規律(概念、判斷、推理、分析與綜合、具體與抽象……), 對客觀事物的各種現象進行邏輯分析,尋求它們之間的規律性聯系,并用理論的形態加以體現。
4)假說的方法
所謂假說,并不是隨意的幻想和碰運氣的猜測,而是以一定的經驗事實材料為基礎, 以一定的科學理論為依據,借助于研究者的活躍聯想或直覺感受, 提出的一種富有預見性、然而尚待繼續驗證的新觀點。它們雖然還不能稱為科學的結論,但卻常常是新思想、新理論的萌芽。
科研成果的正確獲得,往往是和上述各種方法的另國而緊密地結合使用分不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