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涵蓋的項目是很廣泛的,它既指所應用的材料、設備和所進行的勘測、設計、施工、保養、維修等技術活動,也指工程建設的對象。即建造在地上或地下、陸上或水中 ,直接或間接為人類生活、生產、軍事、科研服務的各種工程設施,平時我們居住的房屋,道路交通等都是土木工程的行列,現如今發展的也是非常迅速的。我國也培養了很多土木工程專業的人才,土木工程專業學習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結構力學、彈性力學、工程力學、流體力學、巖土力學和市政工程學科的基礎。土木工程專業也有很多研究生,可以分為博士研究生和碩士研究生。研究生在畢業的時候都需要發表一些論文,那么土木工程專業研究生該如何發論文呢?本文小編給大家總結了一些建議希望可以幫助到各位作者。
(一)要有信心,樹立積極的科研態度
做研究,要有積極和嚴謹的科研態度,要有耐心、恒心、信心和決心,同時也要保持一顆平常心。2005年全國百篇優秀博士畢業論文獲得者、武漢大學年輕的博士生導師王樹良教授認為,論文的編寫、發表過程是科學研究深化、完善的過程。對寫論文要抱著一種百折不撓的快樂的心情,沒有一個真正的學者僅為發表論文才去研究,也沒有一個真正的學者會認為發表工程師論文的多少與學術貢獻可以等同。但是,每一個真正的學者都會愛惜自己的論文,關心他人對自己論文的評論和引用。發展經濟學的奠基人之一、武漢大學張培剛教授總結自己的學術人生,說了一句哲理感言:“認真,但不能太認真,應適時而止;看透,豈能全部看透,須有所作為。”
(二)經常交流,依靠團隊的思想
智慧碰撞才能產生火花,交流才能豐富想象。合作是一個科研工作者要學會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碩士同學要多交流,多聽專門講座,多參加學術會議,要依靠學術團隊的思想和智慧來激發創新思維。華中農業大學校長鄧秀新院士在指導碩士學習時,非常強調“要更多地通過交談與討論來激發學生的科學興趣”。
(三)善于思考,敢于提出自己的觀點
畢業論文的關鍵是要有新的發現,有自己的創新點。創新需要以積極的精神、平和的心態,去尋找與常規不相符合的偏差以及有矛盾和異常的結果。往往正是這些非正常現象后面隱藏著發現的線索,這些線索有可能向流行的思想和傳統的解釋提出挑戰。中國工程院院士傅廷棟教授告誡碩士同學:“學習是創新的基礎,思考是創新的靈魂。”武漢大學博士生導師譚力文教授在總結碩士學習的特點時指出:“學習需要艱苦的探索,但更需要聰明的探索。”善于思考,善于總結和歸納,敢于提出新觀點,注重細節的分析和發現,對于寫出高水平的畢業論文非常重要。
總之,發表土木論文的時候要多動腦,用心去對待論文,多思考,這樣自己的文章才能在眾多稿件中勝出。除表達形式上需要遵循一定的格式要求外,內容上也要符合一定的要求。如果您在論文發表上還有什么疑問的話可以直接咨詢中國期刊網站編輯相關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