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是否成功主要取決于文章本身和投稿的期刊,如果您需要在核心期刊上投稿的話,不僅要有一篇高質量的文章,在投稿的時候也要選擇合適的刊物投稿,這樣的話文章才能順利的發表。城市在發展過程中需要專業的人員進行規劃和設計,城市規劃類的期刊也有很多,我國很多技術人員在評審職稱的時候也會轉系而一些城市規劃類的論文,那么城市規劃論文發表技巧有哪些呢?首先我們要注意以下一些:
目前,由于中國特有的考評體制,絕大多數教師、事業單位、行政機關、大企業工作人員,都需要進行職稱評定。職稱評定一般按照不同崗位,分為初級、中級、副高和高級等級別。而每晉一個級別,就需要發表不同數量的學術論文。由于國內學術雜志有限,而需求眾多,因此,論文發表難、發表職稱論文難的現狀,一直困擾著廣大工程師等急需論文的朋友。 根據不同地方的不同要求,論文可以發表在報紙和雜志。一般省級及其以上公開發行的報紙和雜志發表小論文即可滿足要求。另外,要提醒大家的是,很多地方要求,在諸如增刊、副刊、以書號代刊號的雜志、論文集等上面發表的論文,評職稱時候,視為無效。
更多關于期刊和職稱論文發表的新聞可以直接咨詢本站編輯相關問題,下面是一些關于文章的編寫技巧和準備工作,希望可以幫助到各位作者。
論文寫得好壞,關鍵在于準備。會寫文章的人,一般總是三步過程。寫前深思熟慮,全局在胸;充分打好腹稿后,提起筆來,一氣呵成;寫出初稿后,放一段時間,反復吟讀, 干錘百煉。
不會寫文章的人相反。肚子里空洞洞,腦子里亂烘烘,筆頭上千斤重。他們拿起筆來就寫,寫幾下就停。寫寫停停,停停寫寫。忽兒找材料,忽兒查數據,忽兒補實驗。忽兒撕掉一頁,忽兒抄上幾句。忽兒哀聲嘆氣,搔頭模耳,咬筆桿,踱方步。這兩種人的差別在于三個階段。
1.近期(寫時)準備
是指實驗結束后到著手編寫前一段時間的準備。應該收齊材料,處理好數據,制備好圖表,完成統計處理。然后打好腹稿,列出提綱,明確基本觀點和主要結論。與指導者和合作者討論,取得共識。深思熟慮后,一氣呵成。其中“打腹稿”是關鍵階段。這時應將所有工作和數據通盤考慮,全局在胸。這就像戰斗打響前的運籌帷幄一樣,是作者腦力勞動最緊張的時刻。
2.中期(做時)準備
會寫論文的人不是做完實驗后才開始考慮寫文章的,而是在研究工作的全過程中都考慮著寫文章。“題目”和“引言”是論證時各種思考的凝煉。“材料和方法”是在找方法、建方法時形成的,寫時只要如實敘述就可以了。“實驗結果”是在實驗設計、實驗操作、階段歸納、資料整理等過程中不斷積累、整理而來的。“討論”是綜合平時的思考,同周圍人員經常討論商量,查閱和分析文獻等過程后最后歸納而成的,是將平時思考過的眾多問題集中幾個主要觀點以討論的形式表達出來。“結論”則只須將最終結果歸納一下就可以了。所以會寫文章的人,是在做研究的整個過程中不斷地自然形成著最后的論文。這整個過程就是中期準備。可見,中期準備以題目之始為始,以題目之終為終。題目結束之日,也就是中期準備完成之時。
3.遠期(學時)準備
如果只是著力于做好近期準備和中期準備,往往還不能寫出上乘的文章,這就要看作者的遠期準備,也就是學習階段的基礎準備了。這種準備是指對研究動態的掌握,專業基礎的積累和邏輯思維、文字表達、分析綜合等各方面能力的總體水平。這決不是一朝一夕所能企及,而是終生積累訓練而就的。這就是為什么要強調“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爾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了。這些平時積累的功夫,決定著作者的編寫水平,而編寫水平又影響著作者作品的傳播。這種能力不是臨用時提得高的,而是要作者從年輕時就下苦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