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的歷史叫做漢語史,包括漢語語音史、漢語語法史、漢語詞匯史三大塊,漢語史是研究漢語現象及其內部規律的一門科學,包括語音、語法、詞匯現象及其歷史演變規律。漢語研究的歷史叫做中國語言學史,中國語言學史主要研究歷代研究漢語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代表著作、主要觀點。漢語史論文的格式無特殊要求,只要闡述自己的觀點,再用事實論證就可以了。下面給大家分享漢語史論文怎么寫,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1.必須的基本要素
語文作文框架(敘事性散文),歷史知識體系,以一貫之中心線索,巧設題目,歷史語言(論從史出,史論結合)
2.由表及里地審讀獲取多元信息
3.提煉概括中心線索
①從文明發展角度,重點說明人類社會是怎樣由不發達到發達的曲折而前進的斗爭歷史②從生產力發展角度,重點說明生產力在社會文明發展進程中的推動作用;③從身邊的歷史角度,重點是要結合生活中的小方面反映歷史發展的大方面,比如同樣反映文明發展進程,我們既要介紹吃、穿、住、行等歷史,也要介紹三次浪潮、三種文明等發展。④從人與自然、人與社會角度,重點說明在社會文明發展歷史中,人類是怎樣從受自然約束到能動改造自然、利用自然到最終與自然和諧統一的過程,反映文明發展,在此過程中,社會在不斷進步;
4.確立中心,巧設題目,史論結合
成文敘事性散文講究形散而神不散,講究夾敘夾議。筆者以為確立的中心線索就是歷史小論文的神,夾敘(以史實為論據)夾議(以史觀為論點),論從史出地表述成文,再冠以貼切的題目,高質量的歷史小作文就誕生了。
總之,考生面對考試高質量“闖關”需要底氣、膽略,更需要應試智慧。這樣才能順應新的高考要求,事半功倍,決勝高考。
2寫一篇好歷史論文,要盡量做到論題新、論點新、角度新,文筆清新流暢,既有較強的可讀性,又有較深的啟發性,具體要注意以下幾點:
1.擬定標題。
題好一半文,好的標題能畫龍點睛。標題要準確(鮮明體現論點)、簡潔又富文采,不妨擬幾個標題,反復推敲,擇優選用。
2.組織資料。
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材料是文章的血肉,應當慎重:
①要圍繞主題選材。②材料要真實準確。③精心選擇富有創意的材料。一份新穎材料,能使人茅塞頓開,豁然開朗。④材料不是越多越好。可以適當運用一些給出的資料,對材料也要進行整理、辨析,分析材料,通過自己的思考把材料組織起來,才能寫出文章。
3.正文寫作:
首先是開頭,入題一定要快,開門見山。接著是論,其結構需要具備四要素:論點、論據、論證、結論。論點是論文闡述的具體觀點,相當于文章的小標題;論據服務于論點,一般用歷史事實或作者自己的立論來說明論點;論證是用理論來闡述論題,可以引經據典或自我闡述;結論是對全文進行扼要概括或總結。一篇好論文,必須做到:①論點明確新穎,富有創意。②論據充分真實又恰倒好處。③論證有力。要大膽假設,小心求證,論證過程科學準確,邏輯嚴密。④結論正確。能由感性知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抓住本質,給人深刻啟示,具有較高的人文價值。或者是說結尾要再次點題,并升華。⑤正文寫作前應擬寫提綱,搞好謀篇布局。以材料為基礎、觀點為軸心,科學地安排文章的層次和布局,內容詳盡、構思嚴密。
4.語言風格要有史學之一般特點:
切忌文學之朦朧浪漫,要真實準確又頗具文采,要講究理性又富感染力。文章開門見山,言簡意賅,“意則期多,字則唯少”;字斟句酌,一絲不茍,做到文字清新、簡潔、準確,使人讀之心中波瀾起伏。
5.修改與潤飾:
俄國作家契訶夫說:“寫文章的技巧,真實就是刪掉寫得不好的地方。”文章需要多次反復修改,才能定稿。
修改初稿;一是對內容和布局的修改,二是對文字的加工和潤飾。
例證:2002年12月3日,上海申辦世博會成功,這是我國盛世之年的又一件大事,舉國人民歡欣鼓舞。下面一些材料與世博會有關,請根據這些材料,聯系這兩屆世博會召開的世界歷史背景,分別闡述當時的世界歷史變化及對中國產生的深刻影響,并談談你對世博會的目的和意義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