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是文學作品的主要任務。而分析人物形象,則是我們閱讀文學作品的一個主要任務。我們通過結合自身的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對人物形象進行分析感知,可以準確領悟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意圖,完成對人物的審美品讀,從而有效把握文學作品的主旨。整理了人物分析論文寫作技巧歡迎借鑒。
1、從掌握人物描寫的方法及作用入手,賞析人物形象。
(1)人物描寫的方法:①正面描寫,一般包括外貌描寫、動作描寫、神態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是指在文學創作中,作者通過對周圍人物事環境的描繪來表現所要描寫的對象,以使其鮮明突出。
(2)各種描寫手法的作用:①外貌、神態、動作描寫:更好地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及性格特征。②語言描寫:A、刻畫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省去,促進故事情節的發展。B、描摹人物的語態,使形象栩栩如生、躍然紙上。③心理描寫:直接表現人物思想和內在情感(矛盾、焦慮、擔心、喜悅、興奮等),表現人物思想品質,刻畫人物性格,推動情節發展。④細節描寫:更細膩地展示人物的某一特征。
2、從分析人物活動的環境入手,探究人物命運與思想性格形成的原因。
環境是人物活動和故事發生發展的場所。特定的人物總是在特定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所以對小說環境描寫的分析,也是理解人物形象的一個重要方面。環境描寫分為自然環境描寫和社會環境描寫。自然環境主要包括人物活動的時間、地點、景物等,有時起渲染氣氛的作用。社會環境主要是渲染時代特征。另外環境對人物性格的體現也起著強化作用,作者為了表現人物豐富復雜的性格,往往為人物設置各種不同的環境,用以“刺激”人物,以記錄其種種行為,從而顯露出性格。
3、從分析情節入手,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情節是人物性格的歷史。情節一般是通過描寫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欲望的沖突以及同此引起的人物之間的關系、人物命運的變化來展開的。在情節的展開中,通過描寫人物的外貌、行為和心理狀態,再現活生生的鮮明個性。因此,欣賞人物形象,可以從情節入手,據情論人。
根據故事情節分析人物性格特征,必須注意以下四點:
第一,全面、恰當、實事求是。人物的性格特征是從情節中引出的結論,反過來可以解釋情節。只有全面而恰當的結論才能正確解釋全部情節。
第二,注意人物性格的復雜性、多重性,多角度進行分析。
第三,分清主次,把握其主要性格特征。
第四,把握人物性格的發展變化。
4、從人物間的關系入手,分析人物性格。
許多小說作品所提供的人物往往不止一個,這就要求我們準確分析幾個人物之間的關系,確定主次,從他們之間的復雜關系中,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5、從分析小說的主題入手,揣摩作者的評價。
主題是小說的靈魂。小說的主題往往是通過作品中人物的活動體現出來的,因此通過分析小說的主題,揣摩作者的創作意圖,可以正確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其次,人物對比分析論文范例分析。
論文題目:金庸與司各特小說人物對比研究
摘要
本文試圖通過對金庸與司各特小說中人物的對比研究,解讀作品中的男性人物、女性人物與否定性人物形象所蘊含的思想文化內涵及在作品中的作用。雖然兩位作家作品誕生的時間相差很遠,社會環境和文化背景相差懸殊,但是作為武俠文學之中的扛鼎之作,二者塑造了中西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類型人物形象。
本文將主要通過細致的文本分析方法來完成對兩位作家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對比研究。文章正文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對比分析男性人物的思想性格及在文章中的作用,體現中西不同文化下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和思想境界。同時,也體現出作家所受到的文化底蘊的熏陶與宗教信仰的不同,使得作品中的人物具有時代的特點;第二部分則是對比分析女性人物的性格思想及在文中的作用,表現了不同文化下不同女性的愛情觀與價值觀,使得女性作為文學作品中不可或缺的形象具有獨特的作用;第三部分對比研究否定性人物形象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展現了人物性格中的缺憾與真實。通過對中外否定性人物的對比研究,在發掘他們異同命運的同時也探討否定性人物在作品中所起到的作用。
關鍵詞:金庸;司各特;小說;人物
ABSTRACT
This thesis is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characters in Louis Chasand Scott's novels, attempting to interpret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effects held in the male and female positive characters and negativecharacters. In spite of the fact that they lived in various times and theirwritings are characterized by separate social environments and differentcultural backgrounds, Louis Cha and Scott composed masterpieces of theknight errand literature and created some typical characters under thebackgrounds of Chinese culture and western culture.
The author comparatively studies the characters in Louis Chas andScott's novels through text structure analysis. The body of this thesis isconstituted by three parts. The firstpersonality traits and effects of thepartmalei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characters in their novels, inwhich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characters under different culturalbackgrounds have distinct personality traits and mental developments andsurely have the features of their eras, because the writers were affected bydifferent cultures and religions. In the second part,comparatively analyzes the personality traits and effectsthe authorof femalecharacters in their novels, and presents women's concepts of love andvalues in different cultures. As a result, the female, as an indispensableimage in literature, eventually has a unique effect. The third part is acomparative stu即of cultural connotations held in negative characters intheir novels, unfolding the defects and true personality traits of characters.
Through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negative characters in Chinese cultureand western culture, the author explores the commons and differences oftheir destinies, and discusses the roles played by negative characters innovels.
Key Words: Louis Cha; Scott; novels;the characters
目錄
中文摘要…… I
ABSTRACT……II
緒論…… (1)
第一章男性主人公
1.1民族英雄與個人英雄…… (9)
1.2愛情中的被動者與主動者…… (14)
1.3人物在文本中的作用…… (19)
第二章女性人物
2.1各具特色的女性之美…… (26)
2.2性格與命運…… (30)
2.3在文章中起到的作用…… (35)
第三章否定性人物
3.1不同價值觀下的性格特征…… (42)
3.2不同的命運和結局…… (49)
3.3反面人物在兩人作品中的地位與作用…… (53)
結語…… (59)
參考文獻…… (61)
附錄…… (64)
后記…… (65)
緒論
金庸和司各特都是以寫小說而著名,尤其是長篇小說。金庸作為中國當代的作家,其作品受歡迎的程度可以和18世紀英國歷史小說家司各特的作品相媲美,尤其是他們作品中的人物,均為人們所津津樂道。
金庸,本名查良墉,1924年生于浙江省海寧縣袁花鎮,著名的武俠小說家、政治評論家、社會活動家,他是新派武俠小說的杰出代表,被譽為武俠小說史上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絕代宗師”和“泰山北斗”.在武俠小說方面,金庸閱歷豐富,知識淵博,繼承了古典小說之精華,開創了形式獨特的新派武俠小說的先河,“集舊、新武俠小說之大成,融匯了還珠樓主的神奇浪漫、宮白羽的世態炎涼、鄭證因的詩化武功,王度廬的悲劇俠情及梁羽生的‘宏大敘事',形成了自己博大深沉,壯麗多姿的風格”,憑借著“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和《越女劍》這十五部膾炙人口的武俠小說,在人們心中奠定了牢不可破的武俠霸主的地位。同時,他的小說中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像“俠之大者”的郭靖,狂放不羈的楊過,可愛頑皮的老頑童周伯通,一身痞子氣卻講義氣的韋小寶,古靈精怪的黃蓉,恍如仙子的小龍女,重情重義的郭襄……這些人物無論在熒屏上還是在生活中都己深入人心。
1994年10月25日,嚴家炎先生在北京大學授予金庸名譽教授儀式上所作的賀信中說道:“金庸小說的出現,標志著運用中國新文學和西方近代文學的經驗改造通俗文學的努力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如果說’五四‘文學革命使小說由受人輕視的’閑書‘而登上文學的神圣殿堂,那么,金庸的藝術實踐又使近代武俠小說第一次進入文學宮殿。這是另一場文學革命,是一場靜悄悄地進行著的文學革命。”孔慶東在《金庸小說的文化品位》中也說道:“相比之下,金庸集舊、新武俠之大成,……寫出了一個完整的中國文化的藝術世界,他把武俠精神提升到人性普遍意義的高度。”②而擅長寫歷史小說的瓦爾特·司各特(1771-1832 ),是英國著名的歷史小說家和詩人,出生在蘇格蘭首府愛丁堡一個沒落的貴族家庭。他寫過很多作品,有詩歌、散文、評論、傳記和小說,其中數量最多、影響最大的是他的歷史小說。從1814年他的第一部小說《威弗利》問世開始,到1832年他逝世前完成的最后一部小說《危險的城堡》為止,他先后創作了近三十部小說,尤其是他那些以蘇格蘭歷史為題材的“威弗利小說”,反映了古老的蘇格蘭民族的社會結構在英國資本主義勢力入侵后逐漸衰亡的過程,在這樣的社會變革中,不同時代里的蘇格蘭英雄英勇反抗邪惡與殘暴的故事。司各特把他所有的人物都放到了特定的歷史、時代背景上,因此,就有了像瑞貝卡那樣豐滿、沉默的女人,像塞德里克那樣頑強而又不得不妥協的頭人,還有像羅賓漢那樣被迫與強盜為伍以謀生計的人,像葛爾茲、汪巴那樣痛苦地生活于社會底層的人,像老迪恩斯那樣的狂熱者,像愛菲那樣的女冒險家,像德克利夫那樣的住在老愛丁堡罪惡世界里的好發議論的水手……這些鮮明的人物形象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司各特的歷史小說創造了一種新的文學體裁,對于歐洲文學的發展做出了重大的貢獻。俄國文藝批評家別林斯基曾指出:“給最新的歐洲文藝指出了歷史的和社會的方向”,“華特·司各特是前所未有的歷史小說的創始人……他在小說創作上達到的成就使他可以與歷史上任何事情、任何國家的最偉大的藝術大師相媲美。”馬克思非常喜愛閱讀他的作品。1866年馬克思給恩格斯的一封信中曾提到他因病不得不停止了工作,“而且甚至使我不能閱讀任何東西,除了華特·司各特的作品之外”.……
第一章男性主人公……
第二章女性人物……
第三章否定性人物……
結語
金庸與司各特這兩位來自不同國家、不同時代的小說家,在各自的作品中精心刻畫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這些形象也構成了一組組鮮明的對比。
首先,由于中西方的宗教信仰和所受的文化熏陶不同,金庸筆下的英雄人物多是以民族大義、國家利益為重的民族英雄,具有中國傳統的集體主義精神、價值觀念和人生準則;而在司各特的筆下,所謂的英雄人物多是追求個人榮譽和成功的個人英雄,代表了西方典型的個人主義精神和人文情懷,其價值觀和人生理念與中國的民族英雄是不一樣的。這也是中西方文化對英雄理解的側重點不同所導致的,因而出現在兩位作家的作品中的英雄也不同。
其次,在金庸的作品中,對于女性的理解也是建立在對婦女傳統美德的基礎上加以延伸,進一步強調中國女性那傳統的、富有犧牲色彩的美德;而在司各特的作品中,女性的描述除了當時的時代對婦女的規范外,同時具有獨特的西方女性的個性美,不同于中國婦女的含蓄美。
最后,在金庸筆下的否定性人物更是帶有東方特有的形象特色,與司各特對其否定性人物的調侃、諷刺不同,金庸更加注重的是對其人性的挖掘和探討,具有深刻的儒家和佛家道德色彩,強調了人性的復雜與多變;而司各特在基督教的影響下,對那些反面人物更多的是諒解與寬恕,從而在幽默與調侃的過程中洞悉人性的復雜與深刻。
兩位作家盡管身處截然相異的社會環境,耳濡目染迥異的文化傳統,但他們都不約而同的塑造了一系列耐人尋味、久經不衰的人物形象,雖然文化內涵不同,但是都給人以啟迪、思考。
參考文獻
[1]金庸。天龍八部[M].上海:三聯書店,1995.
[2]金庸。神雕俠侶[M].上海:三聯書店,1995.
[3]金庸。射雕英雄傳[M].上海:三聯書店,1994.
[4]金庸。鹿鼎記[M].上海:三聯書店,1994.
[5]金庸。書劍恩仇錄[M].上海:三聯書店,1994.
[6]金庸。倚天屠龍記[M].上海:三聯書店,1994.
[7]金庸。飛狐外傳[M].上海:三聯書店,1994.
[8]金庸。雪山飛狐[M].上海:三聯書店,1997.
[9]金庸。連城訣[M].上海:三聯書店,1995.
[10]金庸。笑傲江湖[M].上海:三聯書店,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