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全麻后患者發生咽部不適及盧音嘶啞的原因,從而減少或避免全麻后患者發生盧音嘶啞、咽部不適等的發生。方法通 過回顧分析哈密吐哈油田醫院自1996年至今865例的非頸部手術患者全身麻醉術后發生咽部不適等的發生情況,特別是對比哈密吐哈油 田醫院在2000年采用高容量低壓套囊氣管導管前后的發生情況。結果通過采用高容量低壓氣囊氣管導管患者發生咽部不適及聲音嘶啞的 發生豐為45%,而采用低容量高壓氣囊導管插管者發生率為75%,卡方檢驗,卡方值81.733, P < 0.05,說明采用高容量低壓氣囊氣管導 管比采用低容量高壓氣囊導管可明顯降低全麻后咽部不適、盧音嘶啞的發生。結論全麻過程中氣管導管套囊內壓力及插管時間是導致患 者術后咽部不適及盧音嘶啞的可能之一;通過采用高容量低壓套囊氣管導管,控制氣囊內壓力、縮短留置氣管導管時間可明顯降低怠者術 后咽部并發癥。
【關鍵詞】全麻;氣管插管,套囊內壓力
哈密吐哈油田醫院自1996年至今采用全身麻醉行非頸部手術865 例,主要為電視腹腔鏡膽囊摘除手術,其中1996至2000年全麻采用低 容量高壓氣管導管, 2000年至今全麻采用高容量低壓氣管導管。本組 病例患者麻醉均由同一組麻醉師實施,回顧性分析采用低容量氣管導 管和高容量低壓氣管導管,比較術后患者咽部不適和聲音嘶啞的發生 狀況,我們發現采用高容量低壓氣管導管后患者術后咽部不適及聲音
嘶啞的發生明顯低于低容量高壓氣管導管,現報道如下。
1材料與方法 l.l臨床資料
本組865例患者,男性260例,女性605例e年齡28-85歲,平均 45.6歲。本組患者均為非頸部疾患,主要為慢性結石性膽囊炎患者,需采用全身麻醉行手術。
1.2方法
本組865例患者均為非頸部子術的全麻操作,患者均由同一組操 作熟練經驗豐富的麻醉師實施麻醉操作,采用靜脈復合麻醉,麻醉 誘導完畢,氣管插管,判斷氣管插管位置正常,對低容量高壓套囊 內充氣3-7mL,高容量低壓套囊內充氣5-9mL,以剛好不漏氣后固定 氣管導管。術中靜脈注射異丙盼、芬太尼和阿曲庫錢,并輔助吸入 1%-1.5%異氟酶維持麻醉。術畢常規蘇醒后拔出氣管導管。本組865 例中采用的低容量高壓氣管導管和高容量低壓氣管導管均由同一廠家 生產。其中采用低容量高壓氣管導管者498例,套囊為球形,高容量 低壓氣管導管者367例套囊為圓柱形。麻醉時間均在30min-3h。
1.3觀察指標
分別術后24、48、72h觀察患者咽部疼痛、不適感及患者發聲狀況。
1.4統計方法
由于觀察指標為計量資料,采卡方檢驗,P<0.05為顯著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推薦閱讀:《神經解剖學雜志》
2結果
兩組患者年齡、性別及手術時間等一般資料無統計學差異。兩組 患者均由同一組具有多年資歷的麻醉醫師插管操作。術后24h,低容 量高壓氣管導管組(以下簡稱H組) 75%主訴咽部不適、疼痛,高容 量低壓氣管導管組(以下簡稱L組) 45%患者述曬部不適、疼痛,比 較兩組術后咽部不適的發生率并進行卡方檢驗,卡方值81.733,
P<0.05。說明采用高容量低壓氣管導管,可明顯降低患者術后的咽部并發癥。術后48h隨訪結果:H組為49.3%,患者仍感咽部疼痛及不 適I L組為23.6%。術后72h隨訪:H組12.5%患者感咽部不適或輕度 疼痛號L組7.3%患者感咽部不適,比較兩組術后咽部癥狀的緩解情 況,并采用卡方檢驗,術后48h的卡方值為30.84, P<0.05,術后72h 的緩解狀況比較卡方值為3.29, P>0.05,高容量低壓氣管導管組術 后出現咽部不適術后緩解速度明顯快于低容量高壓氣管導管組,術 后7d兩組患者曬部疼痛及不適感均消失。聲音嘶啞狀況:H組為5% 患者發生聲音嘶啞, L組1.69%左右的患者發生聲音嘶啞g均于術后3 周及6個月后恢復g通過卡方檢驗,卡方值為7.0073,P=O.OOSI, P<0.01,說明采用高容量低壓氣管導管組術后出現聲音嘶啞明顯低于 低容量高壓氣管導管組。綜合以上分析采用高容量低壓氣管導管的 全麻患者術后發生咽部不適、聲音嘶啞的發生率及持續時間、以及 術后聲音嘶啞的發生明顯低于采用低容量高壓氣管導管組g有顯著 性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氣管套管除嬰幼兒外,→般均使用帶套囊的氣管導管,氣管導管 套囊具有以下作用:①保證呼吸道無漏氣,②防止嘔吐物及分泌物誤 吸進入下呼吸道,③防止麻醉氣體外溢,維持麻醉平穩[I]。動物試驗 已證實,氣管導管套管內壓超過30mmHg并持續15min以上即可引起 氣管教膜組織學損傷,當咽喉部新膜受壓從34cmH,O上升至SOcmH,O 時,教膜下血流灌注進行性降低[勾。麻醉氣體對氣管導管套囊內壓的 影響:在吸入麻醉期間,麻醉氣體經彌散作用迅速進入套囊內,而 預充空氣中的氮氣和氧氣向套囊外彌散的速度遠遠慢于麻醉氣體進 入套囊的的速度,從而時套囊內氣體的容積增大,套囊內壓力隨之 升高,套管內預充空氣的氣管導管Ih后套囊內壓力從22mmHg上升至 36.SmmHg。套囊充氣量過大,套管內壓超過氣管秸膜毛細血管正常 灌注壓(32mmHg)時可能引起局部氣管薪膜和纖毛壓迫性缺血,導 致氣管事自膜壞死脫落和纖毛活動停止,甚至形成局部潰殤,潰蕩愈合 后因癲痕孿縮引起氣管狹窄。因此,對于胸壁及肺順應性正常的患 者,為防止誤吸的發生,麻醉期間氣管導管套囊內壓維持在20mmHg 以上,但不宜超過30mmHg。而全麻術后患者發生聲音嘶啞可能為氣 管內壓力長時間升高導致喉返神經的喉內支受壓損傷口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