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品AV小说区在线观看_亚洲av午夜福利精品_久久精品久久91_中文字幕在线永久在线视频2018,亚洲日本本道a,亚洲六月丁香婷婷综合,亚洲色欲色欲WWW在线成人网

職稱論文咨詢網,專業提供留學生論文、職稱發表論文等各類論文學術咨詢服務的論文網站。

當前位置:首頁 > 論文百科

酸洗處理對典型高硫煤性質的影響研究

來源:職稱論文咨詢網發布時間:2022-06-12 23:14:53
14次 摘要:研究了煤化學處理中的酸洗處理對煤性質的影響。典型煤(銅川高硫煤)在幾種酸溶液中浸洗后,對得到的煤樣進行有機質和無機質特性分析、熱化學及動力學分析,發現硝酸易與煤中有機大分子發生硝化反應,導致煤中有機大分子分解成有機小分子。氣質聯用分 -->   摘要:研究了煤化學處理中的酸洗處理對煤性質的影響。典型煤(銅川高硫煤)在幾種酸溶液中浸洗后,對得到的煤樣進行有機質和無機質特性分析、熱化學及動力學分析,發現硝酸易與煤中有機大分子發生硝化反應,導致煤中有機大分子分解成有機小分子。氣質聯用分析顯示硝酸較其他酸更易斷裂煤中不穩定大分子結構,可能是硝酸與煤中含硫及鐵類礦物反應形成酸溶性物質而降低其含量。大部分酸液對鈉、鈣及鎂等的脫除效果較為明顯,而氫氟酸對硅、鋁、鉀等脫除效果明顯。氫氟酸液洗煤的活化能較原煤高,硝酸及硝酸鹽酸混液酸洗的煤樣反應活化能明顯下降,即這兩種酸液洗后的煤樣更易熱解燃燒。  關鍵詞:高硫煤; 酸洗; 脫灰脫硫; 煤特性; 動力學分析;  0 引言  對于中國現階段而言,煤依然是最主要的能源供應原料,其在過去幾十年經濟快速增長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在可預見的未來仍然是最主要的能源之一[1-2]。煤中含有大量的不可燃的無機礦物質,且與有機基質共存。無機質是由煤中或與煤結合的無機礦物(離散顆粒)和無機元素組成,其以不同的賦存形態存在于煤中,如煤中離散的晶態顆粒、非晶態礦物相、與煤有機質化學結合的無機元素、溶于煤的孔隙或表面水中的化合物等[3]。黏土礦物是煤中最豐富的無機礦物,其次是石英[4-5]。除此之外,在原煤中還發現了其他無機礦物,包括硅質或頁巖(高嶺石型)、方解石、石膏、菱鐵礦、碳酸鹽、黃鐵礦、二硫化物、硫化物、硫酸鹽、長石和微量元素[5-6]。由于成灰的無機礦物與煤的有機成分結合,用物理方法將灰分大量去除較困難[7-9],一般只有在化學方法中才能去除煤基體或有機伴生的無機質。化學處理通常被認為是煤中灰、無機硫和有機硫脫除最有效的方法[10]。化學處理包括酸/堿浸出、H2O2氧化、電化學還原、溶劑萃取、熱解、空氣氧化和微波/超聲波處理。酸浸法最早被人使用,方法簡單易操作,改變了煤中無機質的形態,被認為對煤中灰、無機硫和有機硫的脫除都有效[7,11-13]。  迄今,有較多學者使用酸浸法對煤進行脫灰脫硫。Vaccaro[14]發現煤樣用HF水溶液處理可以顯著減少煤中的礦物質。Gürü[15]使用硝酸溶液將煤中的硫氧化成灰分中的硫酸鹽形式,硝酸溶液處理后最大脫硫效率為原燃燒硫的38.7%。Alam等[16]使用HNO3/HCl浸出法從泡沫浮選中進一步去除Tabas Mezino煤精礦中的硫。由于泡沫浮選不能有效地去除總硫,HNO3/HCl浸出與浮選相結合用于脫硫過程,發現HNO3比HCl更有效,浮選和酸浸的結合是Mezino煤脫硫非常有效的方法。Mukherjee等[17]發現,使用過氧化氫和稀硫酸的組合,印度東北部高硫煤的脫硫和脫礦性能優于單獨使用過氧化氫,通過使用過氧化氫溶液幾乎可以完全去除煤中硫酸鹽和黃鐵礦硫。Borah等[18]研究顯示過氧乙酸能氧化有機硫,尤其是對于脂族硫化合物的去除能力更明顯。Steel等[19]通過依次使用HF及HNO3溶液對含有7.9%灰分和2.6%硫的高揮發性英國煤進行化學脫礦研究,在65℃下酸液處理3 h,HF將灰分含量降低至2.6%,隨后用HNO3處理,可以溶解氟化物,將灰分含量降低至0.63%,剩余的灰分主要由在煤顆粒內部的未反應的FeS2組成,該研究顯示HNO3及特定的HNO3可以與FeS2反應,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優先與有機煤結構反應。Steel等[20]還研究了煤中礦物質對HCl和HF水溶液的浸出行為,發現鹽酸可以溶解簡單化合物,如磷酸鹽和碳酸鹽,但它不能完全溶解黏土,HF除了黃鐵礦外與其他礦物質幾乎都會發生反應。  前人文獻中對于煤的化學處理(酸浸)主要關注在脫礦脫硫效率方面,針對化學處理煤的其他性質,如有機質變化、具體的無機成分變化以及熱化學行為影響方面的研究并不多,本文主要采用常見酸洗溶液處理典型高硫煤后,對酸洗煤進行一系列的表征測試,探討幾種常見酸酸洗處理對煤有機、無機及熱化學特性的影響。本文針對煤脫灰脫硫特性的研究,對于煤的清潔高效利用及煤化化學產品環境友好的生產有著重要的前期指導意義。  1 實驗方法  1.1 樣品  實驗所用煤樣為銅川高硫煤(TC),破碎篩分煤樣,選取粒徑為45~75μm的煤樣進行實驗。煤質分析為空氣干燥基,實驗煤質分析見表1。由工業分析和元素分析結果得出,選取的煤樣硫含量較高,是較典型的高硫煙煤。  表1 樣品煤質分析    1.2 樣品處理  銅川原煤樣放入干凈瓷舟中,在電熱鼓風箱中干燥10 h左右。將5 g干燥煤樣與150 mL的1.5 mol/L鹽酸溶液進行混合,在50℃的水浴鍋中低速攪拌20 h,讓鹽酸與煤樣充分混合,過濾(中速),濾渣進行干燥,干燥后樣品留存待用,此煤樣標記為TC1。按照上述同樣的方法,煤樣(5 g)分別與150 mL 1 mol/L的硝酸溶液、150 mL 1mol/L氫氟酸溶液、150 mL 0.1 mol/L的硫酸溶液、150 mL 1 mol/L硝酸溶液和1 mol/L的鹽酸溶液按1∶1混合的混酸液以及150 mL 0.1 mol/L硫酸溶液和1 mol/L的硝酸溶液按1∶1混合的混酸液進行混合。干燥后的煤樣分別標記為TC2、TC3、TC4、TC5和TC6,原煤樣標記為TC7。  1.3樣品性能測試及表征  使用德國Bruker公司型號為tensor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儀對樣品進行紅外測試,約0.6 mg樣品與約65 mg的溴化鉀混合,研磨干燥,壓片,紅外光譜儀的掃描范圍為4 000~400 cm-1。德國Elementar生產的型號為Vario MACRO Cube的元素分析儀對樣品進行元素分析,約50 mg的樣品入儀器進行分析。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分析(GC-MS)對部分樣品熱解產物進行分析,從40℃以10℃/min升溫至900℃。采用荷蘭帕納科多功能X射線衍射儀X'Pert PRO進行物相分析,掃描范圍為5°~90°。采用日本Rigaku公司型號為ZSX PrimusⅡ的X射線熒光光譜分析儀對樣品中主要無機元素分布進行測試分析。采用美國珀金埃爾默生產型號為TGA4000的熱重分析儀對樣品進行熱解燃燒特性分析,從40℃開始以10℃/min升溫至900℃,熱解通入100 mL/min的氮氣,燃燒通入100 mL/min的干燥空氣。  2 結果與討論  2.1 有機質特性分析  圖1為酸液洗后煤樣(TC1、TC2、TC3、TC4、TC5、TC6)與原煤樣(TC7)的紅外光譜圖。樣品在1 710~1 700、1 500、890 cm-1之間都有吸收峰出現,即含有羧基、苯類物質[2],原煤在3 000 cm-1左右出峰,酸洗過的煤樣在3 800~3 300 cm-1出峰,經過酸洗,煤中小分子鍵C—H可能斷裂形成—OH。TC3、TC7煤樣在約550 cm-1處有吸收峰,顯示存在[CO3]2-,而其他煤樣無此吸收峰,即除氫氟酸液的其他酸液可以脫除煤中碳酸鹽類物質。原煤及一般酸洗樣品都在470 cm-1左右有明顯吸收峰,而氫氟酸酸洗樣品在470 cm-1左右的吸收峰消失,即Si—O—Si和Si—O吸收峰消失[20],氫氟酸能洗去煤中硅酸類物質形成羧酸[9]。  圖1 酸洗煤及原煤紅外光譜分析圖譜    Fig.1 Infrared pattern of acid leaching coal and raw coal  同時進一步對一些酸洗濾液進行干燥處理,硝酸酸洗煤樣過濾時,先后過濾出黃色和黑色溶液,將這兩種濾液收集干燥,得到固體樣品分別為L1和L2;硝酸和鹽酸混和溶液酸洗煤樣過濾時,也先后過濾出黃色和黑色溶液,這兩種濾液分別經干燥處理得到的固體樣品為L3和L4。從圖2中可以發現硝酸會與煤中有機質反應,L1和L3號圖譜相似,L2和L4號圖譜相似。在約3 800~3 300、1 615、1 375 cm-1處,L1及L3濾液干燥樣品都有吸收峰,顯示有OH鍵、不對稱NH3+和對稱CH3。濾出的黑色濾液干燥樣品L2和L4,約2 925 cm-1有吸收峰,濾液含有支鏈CH2且反對稱。在約1 710 cm-1處,L2和L4的圖譜有明顯吸收峰,表明有C=O鍵,可能為羧酸。L1~L4在1 130 cm-1(C—N伸縮)都有吸收峰,但L2和L4的峰強降低,黑色濾液干燥樣品中C—N鍵可能含量較少,即后面的黑色濾液中的樣品極有可能是有機大分子分解成可穿過濾紙的含碳小分子物質。這個可能是硝酸易與煤中有機大分子發生硝化反應[11,13,16],導致煤中有機大分子分解成有機小分子而穿過濾紙,進而留在濾液中。  圖2 硝酸及硝酸鹽酸混液洗煤濾液紅外分析圖譜    Fig.2 Infrared pattern of coal filtrate washed with nitric acid,nitric acid and hydrochloric acid mixture  圖3為酸洗煤樣及原煤樣元素分析比較圖。由圖3可以發現用硝酸(TC2)和含有硝酸的混酸(TC5)洗過的煤樣C、H及S的含量明顯降低,但N的含量顯著增加,可以推測在硝酸酸洗過程中會與煤中有機質發生硝化反應,導致N在樣品中的含量明顯增加,分解的含碳有機小分子進入濾液而使C、H及S含量明顯減少。氫氟酸酸洗過的煤樣(TC3)C、H元素含量明顯增加,這與紅外分析結果相似,即氫氟酸易脫除煤中含硅類無機質[9,20],進而導致煤樣不可燃無機成分含量降低,而可燃的C、H類有機質含量升高。  對部分煤樣進行GC-MS分析測試,圖4為部分酸洗煤(TC1、TC4及TC5)和原煤(TC7)在250、450、550℃時釋放的主要有機化合物。從有機氣體種類的數量來分析,可以發現硝酸和鹽酸混液酸洗后的煤樣(TC5)在熱解過程中釋放的物質最少,且相對于其他煤樣,測試的3個溫度下釋放的有機物氣體中基本不含有硫化物。原煤在熱解時釋放的主要有機物種類有烷烴類、苯系物、脂類、醇類、呋喃類、酮類、含氮化合物、含硫化合物、酸(含羧基)等物質。硫酸(TC4)及硝酸和鹽酸混液酸洗(TC5)煤樣在250℃時便會釋放有機氣體,主要釋放的是呋喃類有機化合物,其次是苯系物和含氮化合物。450℃時,4種測試樣品基本都在釋放有機化合物,主要是苯系物、酮類及氮類。酸洗過的煤樣相對于原煤,酮類物質相對較多,且TC1含硫化物較多,TC5在此溫度下酮類物質釋放最多。550℃時,TC1有含硅化合物釋放,且主要檢測到苯類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TC4主要為烷烴和含氮化合物的釋放,TC7主要是含氮化合物、酮類物質及烷烴類的釋放,TC5在此溫度下沒有檢測到有機化合物的釋放。  通過上面煤樣釋放有機化合物的種類及含量綜合分析,發現硫酸及硝酸鹽酸混液對于煤有機質結構具有較大影響,其在較低溫度250℃時釋放呋喃類物質及450℃時釋放酮類物質,說明其在酸洗過程中可能斷裂不穩定大分子結構相比于其他酸要好,且混酸溶液比鹽酸單獨處理煤樣的脫硫效果要好。酸洗過的煤樣酮類物質主要在450℃產生,而原煤主要在550℃釋放,這可能由于酸洗后的煤樣中酮類物質與固定碳結合減弱,從而可以在較低的溫度下熱解釋放。  圖3 酸洗煤及原煤元素含量分析    Fig.3 Elements content of acid-washed coal and raw coal  圖4 酸洗煤及原煤熱解有機產物分析    Fig.4 Pyrolytic organic products analysis of acid-washed coal and raw coal  2.2 無機質特性  對酸洗煤及原煤進行煅燒成灰處理,且對煤樣的含灰量進行分析。由圖5看出煤樣被氫氟酸液酸洗后的TC3灰含量明顯減少,氫氟酸能洗去煤樣中含硅類物質,灰分中SiO2含量大量減少。其次是硝酸、硝酸鹽酸混液酸洗過的TC2和TC5,硝酸具有較強氧化性,可以去除煤中含有的Fe、Ca及Mg類物質[11,16]。  圖5 酸洗煤及原煤灰含量比較    Fig.5 Comparison of ash contents of acid-washed coal and raw coal  對煤樣煅燒形成的灰進行進一步物相分析如圖6所示,酸洗處理過的煤樣灰分與原煤灰分相比,都含有SiO2類物質,但用酸液酸洗過的煤樣燒制出的灰分與原煤相比,堿土金屬鹽少了較多,此外,TC3圖譜中SiO2峰強明顯比原煤灰分小,說明氫氟酸液酸洗過的煤樣燒制的灰中SiO2比原煤灰分含量少,在氫氟酸液酸洗過程中溶解了煤中大量的硅酸鹽[20]。TC2的灰樣即硝酸溶液酸洗過的煤樣燒制的灰樣中,金屬鹽類結晶物質非常少。TC4和TC6由于是用硫酸或是含有硫酸的混液酸洗的煤樣,較難與煤樣中的含鐵礦物反應,灰樣中含有較多的含鐵類晶體物質。  圖6 酸洗煤及原煤灰的主要物相比較    Fig.6 Main phases of acid-washed coal and raw coal  進一步對煤中無機元素進行測試分析,結果如圖7所示,相比原煤,TC2和TC5的硫及鐵元素含量明顯減少,TC2及TC5分別對應著用硝酸、硝酸和鹽酸混液酸洗的煤樣,硝酸可能與煤中含硫及鐵類物質反應形成酸溶性物質而降低其含量。除氫氟酸,其他酸液對鈉、鈣及鎂類物質的脫除效果都較為明顯。TC3中硅、鋁及鉀等元素明顯降低,說明氫氟酸在洗煤時能洗去大量含硅、鋁、鉀等物質。通過測試煤樣中F元素,發現在酸洗過的煤樣中,TC3含有大量F元素,即氫氟酸會引入F元素。  2.3 熱解燃燒特性及動力學分析  酸洗煤樣及原煤熱解的TG-DTG曲線如圖8所示,由TG曲線可以發現,酸洗后的煤相對于原煤在熱解過程中,殘留物會明顯減少。DTG曲線圖中,約100℃有一個較小的失重峰,這主要由于煤含有水分,此過程是脫水階段[21-22],但酸洗過的煤樣比原煤失重更為明顯,可能由于酸洗過的煤樣需用去離子水反復洗滌至中性,而致使較多水分子留存于煤樣中。300~600℃溫度段,此過程是主要熱解過程,煤中較大分子結構開始斷裂,較弱的化學鍵斷裂生成小分子物質。150~350℃溫度段,TC2和TC5煤樣在此區間有一個失重峰,可能是硝酸在酸洗過程中將煤中大分子結構物質轉化為小分子結構,在此階段受熱分解釋放。400~500℃溫度段,所有煤樣都有一個失重峰,此階段煤熱解速率最快且量也最多,此時有大量揮發物產生及釋放,煤樣質量急劇下降,失重速率明顯增加,但TC2和TC5在前一階段已有小分子物質產生,此過程失重速率相對會較小。煤樣在約550℃有一個小的失重峰,這可能是煤中較大有機分子熱解釋放[23]。隨后,煤樣有較為平緩的失重峰,煤樣失重曲線變得較為平緩,煤中有機分子繼續釋放,但是釋放量明顯下降[24]。  酸洗煤樣及原煤燃燒的TG-DTG曲線如圖9所示,發現TC3最后殘余質量最小。由于本研究煤樣無機質中硅鋁含量較多,而氫氟酸能溶解煤中大量硅鋁類物質,導致最后燃燒后灰分含量明顯減少。煤樣燃燒的DTG曲線發現,約250℃,TC2和TC5煤樣出現一個較為平緩失重峰,可能是硝酸將大分子結構轉化為小分子物質,比其他酸洗的煤樣可以在更低溫度下發生反應。300~600℃溫度段,由一個肩峰和一個明顯的失重峰組成,大量有機質燃燒,酸洗對大分子結構物質有一定影響,可以看到硫酸酸洗煤樣燃燒最大失重率最大,鹽酸和硝酸共同作用下比鹽酸或硝酸單獨酸洗的最大失重率大。最大失重率可以反映燃燒劇烈程度[21,25],即硫酸酸洗煤樣燃燒最為劇烈,硝酸鹽酸混液酸洗煤樣次之,而鹽酸或硝酸單獨酸洗的燃燒較弱。  圖7 酸洗煤及原煤無機元素含量比較    Fig.7 Comparison of inorganic elements content in acid-washed coal and raw coal  圖8 酸洗煤及原煤在氮氣中熱解的TG-DTG曲線    Fig.8 TG and DTG curves of acid-washed coal and raw coal pyrolyzed in nitrogen  圖9 酸洗煤及原煤燃燒TG-DTG曲線    Fig.9 TG and DTG curves of acid-washed coal and raw coal in combustion  根據Arrhenius和Coats-Redfern方法對酸洗煤及原煤的燃燒進行動力學參數計算,煤燃燒過程近似為一級反應模型(n=1)[21,26],可得  式中,轉化率,其中m0為初始質量,mg;mt為t時刻質量,mg;mα為反應結束時的剩余質量,mg;A為指前因子;T為熱力學溫度,K;β為升溫速率,;E為表觀活化能,kJ/mol;R為理想氣體常數,R=8.314 J/(mol·k)。  對大多數燃燒反應過程,通常情況下,可認為常數,令,則,式(1)可看作是關于自變量的一次函數,通過作圖求出該一次函數的斜率和截距即可得活化能E和指前因子A。對銅川酸洗煤及原煤燃燒反應過程進行動力學分析,結果如表2所示。由表2中數據可以發現,選用反應模型及反應級數能較好地描述本實驗樣品的燃燒過程。比較各樣品燃燒參數,可以看到HF酸液酸洗煤的活化能較原煤高且起始反應溫度明顯升高(351℃),其他酸液酸洗煤燃燒活化能均比原煤樣活化能有所降低,尤其是硝酸酸液酸洗(TC2)和硝酸鹽酸混液酸洗(TC5)樣品燃燒無論是起始反應溫度(分別為260℃和251℃),還是反應活化能都明顯下降,即這兩種酸洗后的煤樣更易熱解燃燒。這也與前面曲線分析類似,由于硝酸對煤樣有較強的氧化作用,可以將煤中大分子氧化成較小有機分子,導致其熱解燃燒更加容易。  表2 樣品燃燒動力學參數    3 結論  本文對幾種酸洗處理煤樣的特性與原煤進行比較,通過多種表征測試手段,得到以下結論。  1)硝酸易與煤中有機大分子發生硝化反應,煤中有機大分子裂解成有機小分子。硝酸可能與煤中含硫及鐵類物質反應形成酸溶性物質而明顯降低其含量,且會引入較多N元素。  2)酸液一般都能去除煤中無機質,煤中灰含量都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尤其是氫氟酸液處理的煤樣可以使灰分含量比原煤降低74.3%。一般的酸液洗煤對鈉、鈣及鎂等的脫除效果較為明顯,而氫氟酸液對硅、鋁、鉀等的脫除效果明顯,但會引入較多F元素。  3)氫氟酸液洗煤的活化能較原煤高近10 kJ/mol,達到108.24 kJ/mol,硝酸及硝酸鹽酸混液酸洗的煤樣反應活化能比原煤明顯降低,分別只有60.19 kJ/mol和60.66 kJ/mol,由于硝酸對煤樣有較強的氧化作用,可以將煤中大分子氧化成較小有機分子,導致其熱解燃燒更加容易。  參考文獻  [1] ZHANG X P,CHENG X M. Energy consumption,carbon emissions,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J]. Ecological Economics,2009,68(10):2706-2712.  [2] YANG Y,TAO X,LUO L,et al. Effects of microwave/HAc-H2O2desulfurization on properties of Gedui high-sulfur coal[J]. Fuel Processing Technology,2016,143:176-184.  [3]ÖNAL Y,CEYLAN K. Effects of treatments on the mineral matter and acidic functional group contents of Turkish lignites[J]. Fuel,1995,74(7):972-977.  [4] GULEN J,DOYMAZ L,PISKIN S,et al. Removal of mineral matter from silopi-harput asphaltite by acid treatment[J]. Energy Sources,2005,27(15):1457-1464.  [5] CHOUDHURY R,BHAKTAVATSALAM A K. Beneficiation of Indian coal by chemical techniques[J]. Energy Conversion&Management,1997,38(2):173-178.  [6] VASSILEV S V. Influence of mineral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coal ashes on their fusibility[J]. Fuel&Energy Abstracts,1996,37(3):186.  [7] MESHRAM P,PUROHIT B K,SINHA M K,et al. Demineralization of low grade coal-a review[J]. Renewable&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2015,41(1):745-761.  [8] MUKHERJEE S,MAHIUDDIN S,BORTHAKUR P C. Demineralization and desulfurization of subbituminous coal with hydrogen peroxide[J]. Energy&Fuels,2001,15(6):856-865.  [9] WU Z,STEEL K M. Demineralization of a UK bituminous coal using HF and ferric ions[J]. Fuel,2007,86(14):2194-2200.  [10] WAUGH A B,BOWLING K M. Removal of mineral matter from bituminous coals by aqueous chemical leaching[J]. Fuel Processing Technology,1984,9(3):217-233.  [11] XIA W,XIE G. A technological review of developments in chemical-related desulfurization of coal in the past decad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 Processing,2017,161:65-71.  [12] XIA W,XIE G,PENG Y. Recent advances in beneficiation for low rank coals[J]. Powder Technology,2015,277:206-221.  [13] RAHMAN M,PUDASAINEE D,GUPTA R. Review on chemical upgrading of coal:production processes,potential applications and recent developments[J]. Fuel Processing Technology,2017,158:35-56.  [14] VACCARO S. Demineralization and desulfurization process to generate clean coal[J]. Chemical Engineering Transactions,2010,21:23-25.  [15] GÜRÜM. Oxidative desulfurization of aşkale coal by nitric acid solution[J]. Energy Sources,2007,29(5):463-469.  [16] ALAM H G,MOGHADDAM A Z,OMIDKHAH M R. The influence of process parameters on desulfurization of Mezino coal by HNO3/HCl leaching[J]. Fuel Process Technology,2009,90(1):1-7.  [17] MUKHERJEE S,SRIVASTAVA S K. Kinetics and energetics of high-sulfur northeastern India coal desulfurization using acidic hydrogen peroxide[J]. Energy Fuels,2004,18(6):1764-1769.  [18] BORAH D,BARUAH M K,HAQUE I. Oxidation of high sulphur coal:Part 2-Desulphurisation of organic sulphur by hydrogen peroxide in presence of metal ions[J]. Fuel,2001,80:1475-1488.  [19] STEEL K M,PATRICK J W. The production of ultra clean coal by chemical demineralisation[J]. Fuel,2001,80(14):2019-2023.  [20] STEEL K M,BESIDA J,O'DONNELL T A,et al. Production of ultra clean coal:Part I—Dissolution behaviour of mineral matter in black coal toward hydrochloric and hydrofluoric acids[J]. Fuel Processing Technology,2001,70(3):171-192.  [21] ZOU C,ZHANG L,CAO S,et al. A study of combus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ulverized coal in O2/H2O atmosphere[J]. Fuel,2014,115:312-320.  [22]黃芳,張立麒,易寶軍,等. O2/CO2氣氛下高溫煤灰熱行為及其礦物相轉化規律[J].煤炭學報,2015,40(11):2714-2719.  [23] CHENG H,LIU Q,HUANG M,et al. Application of TG-FTIR to study SO2evolved during the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coal-derived pyrite[J]. Thermochimica Acta,2013,555:1-6.  [24]史航,靳立軍,魏寶勇,等.大柳塔煤及顯微組分在不同氣氛下的熱解行為[J].煤炭學報,2019,44(1):316-322.  [25] YI B,ZHANG L,HUANG F,et al. Effect of H2O on the combus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ulverized coal in O2/CO2atmosphere[J]. Applied Energy,2014,132(11):349-357.  [26]徐迪,王波,袁益超,等.混煤燃燒特性的試驗研究及反應動力學分析[J].鍋爐技術,2013,44(6):40-43.
相關閱讀
學術咨詢服務
?
主站蜘蛛池模板: 老河口市| 沐川县| 鹰潭市| 长丰县| 西贡区| 揭阳市| 兴义市| 萨嘎县| 扬州市| 武定县| 行唐县| 西平县| 阆中市| 崇阳县| 荆门市| 江永县| 江西省| 洛阳市| 咸丰县| 霍邱县| 横峰县| 蓬莱市| 海城市| 页游| 台湾省| 泗阳县| 金坛市| 沛县| 汉阴县| 桑日县| 金塔县| 雅江县| 桐柏县| 沁阳市| 海淀区| 大埔区| 马鞍山市| 天祝| 宜宾市| 大同市| 犍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