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零售時代的推進,物流業搶抓機遇快速發展,但與此同時物流業也面臨新的挑戰。智慧物流是當前物流業適應“新零售”發展的重要轉型創新渠道,分析當前我國智慧物流的發展概況以及存在的問題,提出著眼全局,多方協調的發展策略,從基礎設施、新型信息平臺、監管保障體系三個方面做實做細,落實智慧物流發展,以突顯智慧物流對新零售發展的支撐作用。
[關鍵詞]新零售;智慧物流;發展策略
自我國企業界提出新零售這一概念以來,圍繞新零售概念的內涵與外延就在不斷深化與拓展。新零售時代下,服務商在結合現代新物流的基礎上,充分利用高新智能技術,如:物聯網、云計算以及大數據等,全面促進線上與線下零售的深度融合。新零售的智能化體系需要更加便捷且高效的物流系統支撐,所以當前物流業應該向智慧物流體系轉型。雖然我國物流規模較大,但是物流運轉效率較低、物流運輸成本較高等均揭示我國的物流未能實現智能化。本文在探究新零售在創新發展階段發展智慧物流的必要性、智慧物流的發展情況及存在的問題,并針對現有問題提出智慧物流發展策略。
一、智慧物流是適應新零售發展的物流形式創新
(一)新零售的發展對物流的倚重上升
新零售是一種助力企業實現線上服務、線下產品體驗以及新物流體系深度融合的零售新模式。這種新模式依托云計算、人工智能、互聯網以及大數據等高新智能技術,秉承以消費者為核心的宗旨,在商品的生產、流通與銷售環節進行創新升級,以此來充分滿足消費者的消費體驗感。這種模式的順利運行對物流的倚重日益提升,這是由新零售的本身特性所決定的。零售需要滿足消費者24小時全渠道、全時段的個性化產品需求,并且能為消費者提供到店自取、快遞配送等快捷服務。
第一,新零售從消費者多樣化需求出發,依托大數據技術對消費者行為數據進行挖掘分析,從而精準定位市場需求,使“零庫存”柔性生產成為可能,提升供應鏈的整體工作效率。
第二,新零售通過推動供應鏈渠道深度融合,模糊了線上與線下界限,從而將傳統線下門店貼近消費者的主要功能進一步弱化,極大降低對場地和人力成本,真正實現流通價值和營銷價值由線下向線上環節的轉移。新零售有效打破交易時間空間的限制和實現交易成本的節約極大促進市場交易量的擴大和交易周期的縮短,而順利實現商品由供應商到達消費者手中物流業務相應增多,并且需要通過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現代技術的運用,縮短物流配送周期、提高碎片化庫存處理能力,保證商品物流的精準度和高效性。由此可見,新零售的商業模式能否成功需要物流的發展提供支持。
(二)新零售發展對物流形式創新的要求
零售的本質是更好滿足消費需求,新零售的發展離不開這一目的,其“線上+線下”的運營模式讓消費者能夠以較低價格便捷高效地買入自己想要的商品。為實現這一目的,需要物流形式進行創新,從而保障新零售模式更好滿足消費者。新零售對智慧物流發展提出了三個要求。
增值物流服務內容。傳統物流業的單一服務已經不能再滿足客戶的需求了,物流業應把重點放在提高物流整體效率及客戶滿意度上,增值物流服務的內容,更好地服務客戶。構建智慧化數據系統。物流企業需要加快構建智慧化數據系統,減少企業倉儲成本,減少供應鏈中間的冗余環節,對運輸和配送階段實現精準對接,提高效率,節約時間成本。
實行物流智能一體化運營。為了適應新零售,企業需要保證物流平臺的順暢運行,實現供應鏈各部門之間信息的協同共享。利用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完成信息流、商品流及資金流的統一,實現物流的智能一體化運營。三個方面的有機結合,確定了物流形式創新朝著智慧物流方向發展。
(三)智慧物流是對傳統物流形式的創新
智慧物流是將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及云計算等高新技術與現代物流業充分融合后形成的新物流體系。在運行特征、服務特點、運行模式、管理模式以及業務流程上,智慧物流與傳統物流存在著一定的區別。
綜合以上五方面的區別,智慧物流是對傳統物流的一次創新,體現在智慧物流實現了:
1.智能化。我國物流業的智能化水平正在逐步提升,已經有越來越多的高新技術用于物流的智能化發展中。當前物流的智能化體現在智能寄件、實時物流信息共享、高效配送、智能自取快遞柜等,而無人機配送、無人駕駛汽車、無人自動分揀設備還不夠成熟,未廣泛應用。相信隨著科技強國政策的逐步推進,物流將會越來越智能化,未來的物流是智能化的智慧物流,能更好地服務于社會。
2.數字化。數字化時代的到來能便捷我們的生活。智慧物流系統數字化能提高物流效率,能通過互聯網對貨物進行精準定位,根據顧客要求更改配送點和送貨退貨上門服務。
3.協同一體化。2018年國務院提出物流業要繼續開展“互聯網+”物流計劃,加強各物流企業的數據協同共享,深化電子商務與物流業一體化發展水平。將物流與金融科技、高新智能技術等資源協同運作,提高物流各個環節的時間及空間效率。
二、我國智慧物流發展情況
(一)智慧物流發展現狀
1.政策環境良好2016年國務院常務會議中國家總理李克強提出要不斷推進“互聯網+”高效物流發展。國家下發文件《“互聯網+”高效物流實施意見》中也明確指出:相關部門要盡快落實文件要求,全面開展“互聯網+”高效物流相關工作。近年來的國家政策的出臺為智慧物流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2.物流互聯網高速發展隨著科技的發展進步,越來越多的物流設施聯入互聯網。運輸火車和貨車都安裝了GPS定位裝置以實現物流信息實時跟蹤。物流聯網幫助不少倉庫和集裝箱確保物流信息實時更新,也讓消費者更加安心。物流互聯網發展趨勢良好,設施互聯、信息互通以及物流互聯,充分助力智慧物流蓬勃發展。
3.物流云服務不斷完善
智慧物流在充分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高新智能技術的基礎上,通過物流云服務將資源進行充分整合,為物流企業提供更加科學合理的算法和更加全面的信息系統。物流云服務的逐步發展,為物流企業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技術手段,為智慧物流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二)智慧物流當前進展
1.人工智能正在起步
物流的智能化發展離不開人工智能的運用,人工智能可廣泛運用于物流的各個環節上,以此提升物流各環節的工作效率。目前國內很多高科技公司已經開展了無人倉儲、無人駕駛、以及無人機配送等的試驗應用,開創了人工智能在物流技術服務領域的應用先河,推動了物流的智能化發展。
2.物流大數據廣泛應用
物流的智能化、信息化以及協同一體化的不斷發展產生大量物流數據,物流企業間的數據共享、產品的銷售預測、物流運輸網絡的合理規劃、產品的庫存部署及物流行業的科學性洞察等重要場景都需要物流大數據的參與,以此來深入挖掘關鍵信息,從而實現數據高效處理與分析,助力物流企業科學管理與合理決策。物流大數據的廣泛應用成為商業模式智能化創新的重要驅動,將充分保障物流各個環節的作業效率。
3.協同共享理念穩步推進
協同共享理念是大勢所趨,是推動物流業創新的活力源泉,是一種改變人類生活方式的新型經濟體制。協同共享理念打破了原有的傳統思維的禁錮,突破了原有理論的邊界。它推動企業進行分工協作,帶動整個物流供應鏈各環節間的相互協同,優化整合了物流資源,最大化利用閑置資源,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互聯網+”高效物流服務全面貫徹協同共享理念,如:“互聯網+”生產供應、“互聯網+”智能倉儲、“互聯網+”高效配送及“互聯網+”智能終端等場景中運用互聯網技術將不同物流環節的大數據資源協同共享,推動物流業不同環節的協同一體化,完善物流業各環節的分工協作,推動物流業創新升級。
三、我國智慧物流發展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智慧物流發展迅速。截至2020年底我國智慧物流市場規模已經達到5710億元。政府為促進智慧物流的發展,給予物流企業不少政策支持。盡管如此,我國智慧物流仍處于起步階段。其不足之處主要體現在智慧物流缺乏基礎設施保障、物流信息化程度低、智慧物流平臺監管制度不健全等,這也是當前我國智慧物流發展需要關注和解決的問題。
(一)智慧物流全國普及缺乏基礎設施保障我國智慧物流當前處于起步階段,相關的物流基礎設施還不夠健全,因此當前智慧物流難以實現高效率運轉。物流公共基礎設施缺乏是智慧物流發展的一大障礙,雖然我國在物流業上已經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仍然無法滿足物流業的需求。各市區的大型倉儲分配中心較少,自動分揀設備不足,快遞自提點分布較少,鄉鎮區域覆蓋率低。
(二)智慧物流信息化程度及信息標準落后目前,我國平均每家物流企業大約只有兩輛運輸車,所以貨物周轉時間長,物流信息較為滯后,導致物流運轉效率低。我國中小型企業與個體經營商之間還存在著信息不對稱現象,建立物流平臺與客戶的溝通系統才能解決物流與客戶信息溝通障礙。我國物流信息平臺與客戶的信息標準不一致,雖然當前已有部分企業如菜鳥驛站、京東等物流企業正在完善物流信息體系,但是此類企業僅僅占全部物流企業的10%左右,所以提高智慧物流的信息化程度與標準是發展智慧物流的重要一環。
(三)智慧物流平臺監管制度不健全物流業是一個龐大復雜的體系,它與供應鏈上各個部門息息相關。智慧物流需要協調好各部門之間的相互合作,運用互聯網大數據構建新的物流體系,打破傳統的物流模式,同時也需要相應的法律法規及監管制度的約束。然而我國智慧物流還處在起步階段,各方面機制還不夠成熟,智慧物流平臺的社會監管制度還不夠健全,制約著智慧物流的發展。
四、智慧物流發展策略建議
(一)全局入手,構建多方協調的智慧物流發展策略物流基礎設施差、信息化程度低、信息標準落后、平臺監管制度不健全等因素都制約著智慧物流的發展。為健康發展智慧物流,更好適應新零售,必須從全局入手,構建多方協調的智慧物流發展策略,如:政府建設智慧物流的基礎設施,市場構建新型平臺,社會共同建設智慧物流的監管與保障體系等。
(二)做實做細,落實智慧物流發展戰略
1.政府建設智慧物流的基礎設施在眾多基礎設施中空港占據主要位置。而我國空港基建起步晚,導致基建無法滿足智慧物流的要求。政府應加大對空港基建的財政投入,增加空港基建的規模;加快推進國家物流樞紐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建設,使得供應鏈端各物流信息得到充分的共享;大力發展智能化立體倉庫,對企業的物流園區和大型倉儲設施的科技創新給予一定的財政支持,以提高自動分揀、機械化裝卸水平和入庫效率,以此提升智慧物流基礎設施發展水平。
2.市場構建智慧物流的新型信息平臺
新零售背景下要求物流業實現信息協同共享,智能一體化運營。只有物流信息得到充分共享,新零售才能和智慧物流相銜接。企業應盡快構建物流的新型信息平臺,實現物流信息的協同共享,物流系統的智能一體化運營。智慧物流平臺也應依據市場需求,對各類品牌貨物進行分類,對各商品供應需求變化進行統計,協調好供應鏈的上中下游,提高供應鏈的效率。最后新型的信息平臺還應對客戶的偏好進行收集統計,挖掘數據的潛在價值,對各物流使用率進行合理預測。
3.共同建設智慧物流的監管與保障體系
智慧物流的健康快速發展離不開資本、科技等要素的投入;離不開社會的監管與保障體系。我國物流業的創新發展就是物流智慧化,這就需要政府以及社會各個部門都積極參與智慧物流建設。政府應該從宏觀層面對智慧物流的發展進行布局,通過財政撥款為智慧物流助力,同時更應該加強法律監管,防范金融風險的發生,及時出 臺相關政策對各環節上的部門進行監督與管理,營造良好的智慧物流發展環境。
[參考文獻]
[1]吳萍.“互聯網+”背景下智慧物流發展的新動能、態勢與路徑[J].商業經濟研究,2018(7):81-83.
[2]陳詩雨.新零售背景下物流業的轉型變革[J].中國儲運,2019(12):135-137.
[3]王淑清,楊正.智慧物流發展體系構建研究[J].商業經濟研究,2018(23):90-91.
[4]劉陽陽.新零售背景下我國智慧物流的特征、問題及發展路徑[J].商業經濟研究,2019(17):14-16.
[5]伍寧杰.“互聯網+”背景下我國智慧物流轉型路徑探討[J].商業經濟研究,2018(12):116-119.
[6]鄭其明,竇亞芹,鄭明軒.“新零售”背景下智慧物流治理策略探討[J].鐵道運輸與經濟,2020,42(4):12-17.
[7]符瑜.我國智慧物流的發展趨勢與提升策略[J].對外經貿實務,2018(1):90-92.
[8]何黎明.2017年我國物流業發展回顧與展望[J].中國流通經濟,2018(2):3-7.
作者:吳清萍,黃成岳,賈秀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