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的經濟在快速的發展,社會在不斷的進步,我國的綜合國力在不斷的加強,棉花期貨是我國期貨市場治理整頓后上市的第一個期貨品種,標志著我國期貨市場進入穩步發展階段。自2004年上市以來,棉花期貨總體運行平穩,其價格發現和套期保值功能穩定發揮,為政府制定棉花產業政策和企業經營提供了有效的參考依據,對深化棉花流通體制改革起到了積極作用。目前,我國棉花產業正在轉型升級,市場化體制改革正在加快。在這個轉型時期,棉花關于發布《關于利用期貨市場促進棉花產業健康發展的研究報告》的函期貨應針對棉花產業發展新特點和期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不斷完善交易規則,加強監管、維護市場穩定,引導棉花產業各參與主體合理利用期貨發現價格和套期保值功能,開展生產經營活動,促進棉花產業健康持續發展。
關鍵詞:期貨市場服務;棉花;紡織行業;健康發展
引言
期貨市場的理論研究伴隨著期貨市場的發展而不斷創新,最新研究成果表明期貨市場具有套期保值和價格發現兩大基本功能。我們借鑒國內外學者對期貨運營機制的研究綜述,探討期貨機制在棉花產業中的運用,給棉花期貨運營機制的進一步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鑒意義。
1棉花品種的特性及影響因素
世界上種植棉花的歷史悠久,大約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八百年,而中國是較早栽培棉花的一個國家,在戰國時代就有相關記載記錄我國植棉、紡棉的情況。我國先后栽培過海島棉、亞洲棉、陸地棉和草棉這4個棉花品種,其中亞洲棉的栽培時間最長且種植區域較廣,陸地棉的栽培時間較短,但發展非常迅猛,在19世紀50年代就代替了亞洲棉,現己成為我國多數棉區所種植的主要棉種。棉花的原產地分布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后經人工培育而慢慢被引進到溫帶地區,具有喜熱、喜光、耐早、怕水澇等特點,比較適合種植在較為疏松的土壤之中。棉花的生長周期較長,從開始種植到收成大概需要經歷半年的時間,大致可以分為播種期、苗期、蕾期、花鈴期和吐絮期這五個生長階段。在棉花的生長周期中,溫度和光照等自然條件對它的影響較大,直接關系到它的產量和品質。一般來說,每年八月至十月的天氣狀況是影響棉花產品及品質的關鍵因素。相比其他的農作物而言,棉花受天氣、氣候因素的影響較大。另外,棉花是非常重要的輕紡原材料,其價格還受到其他多種因素的影響,例如棉花的進出口量、紡織需求量、國內消費量、國家儲備計劃和行業政策等等。因此總體來說,棉花的價格波動較大。
2期貨市場服務棉花和紡織行業健康發展
2.1突出自身優勢,發揮行業穩定器作用
期貨市場能夠為企業提供風險管理的平臺工具,幫助實體企業穩定經營,從而提高整個行業的堅韌度和穩定度。2014年后,棉花價格逐步回歸市場化以來,價格波動風險加大,涉棉企業利用期貨市場避險需求增加。截至2018年12月,參與棉花期貨的產業客戶數約為1600余家,并涌現出了一批期貨市場為現貨經營保駕護航的成功案例。以新疆銀隆農業國際合作股份有限公司為例,2014年10月,通過期現結合模式,該公司以13884元/噸的價格在CF1501合約共計賣出套保5000噸棉花,并于當年12月分別以13081元/噸和13104元/噸的價格逐步平倉,去除建倉成本后盈利800元/噸,彌補了現貨貿易共計400萬元的損失。許多涉棉企業參與期貨、用活期貨、依靠期貨,探索出了涉棉企業合理管控經營風險的道路,降低了棉花行業整體的運行風險,為目標價格補貼實施營造良好市場環境。
2.2探索期貨市場服務棉花政策改革新機制
利用期貨功能,積極探索形成國家和市場補貼相配合的補貼機制,以完善棉花目標價格補貼政策,降低國家財政支出,穩定我國棉花生產。建議:一是鄭州商品交易所在全面總結2016年“保險+期貨”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完善相關措施和機制,在2017年穩步擴大“保險+期貨”試點。二是支持中國棉花協會牽頭,從2017年起,在新疆北疆地區開展“互聯網+合作社+保險+期貨”試點。三是相關政府部門加強棉花期貨價格監測,定期評估棉花期貨運行情況,細致查找價格變化中隱藏的信息和問題。在棉花期貨價格出現大幅波動時,及時組織棉花行業相關各方進行論證,提供行業反映問題的渠道,發揮期貨市場敏感度優勢,加大棉花期貨價格發現功能對于政策調節的指導作用。
2.3加強銀期互通,便利涉棉企業管理風險
目前,在注冊倉單時,農發行要求貸款方還清農發行貸款后,才能將棉花入期貨監管庫注冊成為倉單。在籽棉收購過程中,棉花加工企業普遍資金較為緊張,又急需通過期貨市場規避加工出的皮棉價格波動風險,農發行相關要求不便于棉花加工企業管理經營風險。建議加強銀期互通,引導農發行取消對于期貨倉單棉的還貸限制,更好滿足棉花加工企業風險管理需求;強化銀期合作,建立交易有掌控、資金有監管、信息有通報的合作機制,整體提高金融行業服務實體企業能力。
2.4加強市場引導,提高涉棉企業風控能力
目前,國際政治和經濟形勢依然復雜,我國又處在“三期疊加”的市場發展時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房地產調控力度加大,可能引發市場資金在大類資產間快速轉移。在當前宏觀市場背景下,存在短時間內大宗商品價格大幅波動,引發棉花期貨價格異常波動的可能。因此,提高涉棉企業對于期貨市場風險認知和風控能力,有利于發揮期貨市場風險管理的平臺作用,切實幫助實體企業實現穩健經營。
2.5規范完善我國的棉花現貨市場
我國棉花期貨價格是棉花現貨價格的格蘭杰原因,說明棉花期貨價格對現貨價格的引導作用較強,但是棉花現貨價格卻不是棉花期貨價格的格蘭杰原因,又說明我國棉花現貨價格不能有效地引導期貨價格,這在某種程度上也意味著我國目前的棉花現貨市場還不夠完善,不能有效地發揮出其應有的功能。而棉花期貨市場和其現貨市場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棉花現貨市場的運行效率低必然會對棉花期貨市場的運行效率產生一定的消極影響,規范完善我國棉花現貨市場才能夠促進我國棉花期貨市場有效性的提高。
第一,政府要解除地區封鎖,組建一個統一的棉花現貨市場,通過制定經濟合同的方式來調節產銷區之間的購銷關系,使農民可以提前改變種植結構,適應市場實際需求,確保棉花市場的供求平衡。第二,政府應加強建設棉花相關產業的基礎設施,積極開展現代化棉花貿易;逐漸放開棉花現貨市場,更多地讓市場去調節棉花價格,讓我國棉花現貨價格能夠更加完整地反映出市場整體的供給和需求情況,這樣才有助于完善棉花現貨市場,產生權威的棉花現貨價格信號,進而能我國棉花期貨市場傳遞可靠無誤的信息。
經濟師論文投稿刊物:《價格理論與實踐》(月刊)創刊于1981年,由中國價格協會主辦。本刊是國家計委交流物價工作經驗、開展價格理論研究的重要窗口,是國家價格政策信息披露的重要渠道和國家發改委行業信息宣傳的重要傳媒。
結語
綜上所述,中外學者通過多年研究,普遍認為合理利用期貨市場可以有效促進農業現貨產業的發展,具體歸納如下:(1)國外期貨已有170年歷史,國外學者無論從理論還是實證方面,研究得都比較透徹,大多數學者認為期貨從套期保值和價格發現兩個維度對農業發展具有巨大促進和保障作用。這些理論和實證為后來的期貨市場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對政府制定政策和指導農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2)我國期貨市場起步較晚,理論研究相對缺乏,大多從實證方面論證期貨市場對現貨市場的促進作用。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期貨市場也逐漸成熟,期貨價格發現和套期保值等功能得以發揮,豐富了我國農產品市場經濟體系。
參考文獻
[1]潘征文.中國股票市場有效性研究評述[J].現代經濟信息,2011,10.李志慧,盧新生,雷和濤.我國豆粕期貨市場價格發現功能的實證研究〔J7.價格理論與實踐,2011,07:23-45.
[3]華仁海,仲偉俊.上海期貨交易所期貨價格有效性的實證檢驗[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3,10:133-136.
作者:趙鳳霞,楊富茗
相關閱讀